臺北市立植物園緊鄰南門國小的後方,這片彌足珍貴的都市綠色心臟是南門國小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教室。因此,張秀潔校長致力開發推動南門國小學科特色教學,許淳瑩、雷子瑛老師應用園區內豐富生態資源,開設「植物園英文︰植物園就是我的英語教室」課程。
今年適逢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COP26全球氣候高峰會議,兩位老師就設計了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國小英語實驗學程,課程內容豐富多元,從南北極的介紹,到海洋、陸地與森林的生態說明。許淳瑩老師表示,期望讓學生在學習英語之餘也能融入全球意識,讓孩子愛地球、愛森林、愛海洋,並能自我體認為地球公民、氣候公民的一份子。此外,為了讓學童能有更深刻的體驗,讓氣候議題變成氣候行動,課程還特地邀請了國內種樹造林,推廣綠色環境教育不遺餘力的慈心教育基金會進入校園教導師生種樹,期望讓學生透過親手植樹,除了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外,也是永續校園的具體行動。
植樹當天,小朋友倆人一組,一個拿起鏟子鬆土,一個準備樹苗埋入土內,起初有不少同學在挖土時怕弄髒手而顯得有點卻步,不過後來發現,赤手碰觸土壤的感覺很特別,還可以看到許多不少的昆蟲,相當新奇有趣。許老師說,當孩子將樹苗親手種在土裡的同時,就肩負起照顧責任,要持續澆水灌溉,陪伴樹苗長大,這也象徵著守護地球的願望。
首次體驗種樹的四年級范睿希同學除了覺得種樹有趣且好玩外,也瞭解到種樹對環境綠化的重要性。她表示,老師在課程中教授了許多與氣候變遷和環保減碳相關的英語詞彙,也說明目前地球所面臨到的危機。范同學並從生活中身體力行環保行動,像是重複使用塑膠袋,買餐點回家時不拿一次性餐具,養成省水省電的習慣,用行動愛護地球。
六年級魏采淳同學則表示,從氣候變遷講座的影片中看見地球近百年的變化覺得相當訝異,原來以前海洋中的珊瑚是色彩豔麗,現在卻面臨珊瑚白化危機,海洋生物也因濫捕而逐漸匱乏,內心有些難過。透過種樹活動,魏同學理解到植物對人類與環境的好處,不但可以綠化環境、減緩氣候暖化,甚至還能為棲地生物帶來更多的食物,有助於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許淳瑩老師強調,這次學校攜手慈心基金會的校園種樹活動,不是一時跟風的環保流行,而是希望為綠化、為保育、也為教育、更為地球抵抗暖化減碳,盡一份微小力量。雖然本次種樹的面積與數量不多,但地球未來新希望的種子卻已在每個參與種樹的師生心裡落地深根。
南門國小表示,本次的植樹活動象徵著學校致力環境生態永續教育,植物園雙語校本課程開發的新願景新里程。期盼校園未來也能綠樹成蔭,宛如從植物園蜿蜒而生的一道綠色風景,讓鳥語伴童言、花香襯書香,彼此互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