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PeoPo公民新聞獎 疫情下呈現多元報導視角

2021-12-19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公視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致詞

公視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致詞

公共電視攜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持續推廣公共參與與公民發聲,今天(19日)在集思臺大會議中心舉行「2021 PeoPo公民新聞獎」頒獎典禮,為了鼓勵更多優秀的報導作品,今年更擴增獎項名額,期望能進一步激勵公民記者扎根地方,走出一條多元的公民新聞之路。

 

PeoPo公民新聞平臺是公共電視從2007年推出的新媒體平臺服務,鼓勵民眾關心身旁的公共事務,紀錄在地發生的故事,邁入第15屆的「PeoPo公民新聞獎」今年總共有173件報導影音作品參與報名,雖然臺灣遭逢疫情影響,但並沒有阻擋公民記者積極的在地發聲,反而呈現更多元及深入的議題與視角,包括關心疫後廢棄物、居住環境品質,以及生活和食安等不同主題,同時今年PeoPo公民新聞獎名額從過去的3名擴增為5名,希望能鼓勵更多優秀的報導作品為在地發聲。

 

本屆短片報導學生組獲獎名單包含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學生製作的「科技好晶訝,新時代漁業防疫戰」與「候車安全誰來顧」,政大社會學系同學「漁業垃圾危害生態,政府溯源把關廢棄漁網」點出台灣漁業日漸嚴重的垃圾問題,淡江大學大傳播學系學生「產量增多,廢棄口罩成環境壓力」聚焦在面對疫情下產生的大量口罩廢棄物造成環境的嚴重影響,還有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同學報導「田媽媽與米食,農村的女力覺醒」希望喚起年輕世代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在新聞專題學生組方面,世新大學新聞系「原住民狩獵傳承,生態永續與平衡」顯現文化與保育不該對立,得獎學生在臺上分享當時跟隨原民受訪者走入深山的辛勞,並且認為身為新聞人就是想把眼前看到的事物,透過鏡頭真實完整地呈現給大家;來自新北市新莊高中學生製作的「擁彘之士_新聞媒體與政治的距離?」則是本屆唯一不是傳播學系的獲獎者,他們透露作品是從萊豬議題切入,提供與主流媒體不同的視野,想製作出屬於自己想發聲的好新聞,同時也期望藉此達到擁有良好「媒體素養」的心願。

 

公視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表示,公共電視一直以來投入資源培訓公民記者,同時也非常注重年輕公民記者的培養,因此跟許多學校相互合作,大學生們在學校時期就能關心身旁所有社會、政治等各種不同的訊息,然後也從中學習,就像是每位公民記者在報導時,需要做的前置作業、資料收集以及對整體發展的相關研究,這個過程就擴大了知識的範圍與判斷能力,除了是培育新的新聞工作人員,也是為整個國家培育未來的人才,期望所有公民記者共同合作,促使國內外的新聞都能夠正確即時,並且傳遞正能量報導,進而讓臺灣新聞走向國際,讓國際看見臺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