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慈大原民週 認識不一樣的麻糬文化

2021-12-03 發佈 趙佳韻 花蓮
學生體驗傳統搗麻糬

學生體驗傳統搗麻糬

校內近一百五十名原住民族學生,慈濟大學特別舉辦「原民週」,邀請原住民學生分享自己族群的服飾、樂器,並安排「搗麻糬」體驗,讓全校師生都能瞭解原住民文化,進而相互尊重、欣賞。


阿美語中的Tulun、太魯閣族語中的Hlama,其實就是一般人熟知的「麻糬」,慈濟大學為了引發校內師生認識原住民文化的興趣,特別邀請來自花蓮縣崇光部落的媽媽們,在原民週設計「傳統搗麻糬」體驗。慈大原民社指導老師冉少文說,美食,最能夠拉近大家的距離。


從泡糯米、蒸糯米到以傳統的杵、臼搗麻糬,體驗過的同學都直呼辛苦!尤其許多女同學,把杵舉起來就已經很吃力,還要「用力一槌」,大多是用力提起、無力放下、再也舉不起第二次,不過,也讓體驗過的同學瞭解傳統原住民生活的樣貌。


慈濟大學目前有135位原住民學生,包括有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排灣族、卑南族、泰雅族、撒奇拉雅族、魯凱族、邵族和賽夏族。「原民週」展示了不同族群的傳統服飾與樂器,希望藉此在學校推動「全民原教」,消弭文化之間的隔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