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臺灣文化協會一百年,國立臺灣文學館特別出版《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一書,並在今天(5日)舉行新書發表會,該書精選一百個與文協有關的地景故事、照片,文化部長李永得說,希望本書是民眾認識文協與臺灣的書籍外,也能成為學生校外教學的走讀指南,帶學生認識臺灣文化啟蒙運動。
臺灣文協在1921年成立,當時在臺灣各地推動大量的啟蒙運動,對臺灣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時值臺灣文協成立百年,特別出版《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從舞蹈、文學、音樂、美術等面向,選出1百個與臺灣文化協會有關的地景,以生動、溫馨的100個故事,搭配200張老照片,敘述這些地點與文協及臺灣的連結。
文化部部長李永得表示,政大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建議出版文協地景書籍,找出當年文協前輩的足跡,拼出當年文協如何宣傳他們的理念,透過書中的輕鬆故事,了解每個地點在當年發生的事情,匯集出版。未來,將把本書提供給教育部與學校,做為校外教學指南,鼓勵教師帶學生去拜訪景點、聽故事,了解當年前輩如何在此發動臺灣文化啟蒙運動,並影響之後的一百年,進而讓年輕人思考這一代要如何做,才能影響下一個百年。
《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收錄一百個景點,例如基隆廟口的聖宮廟,文協成員當年曾多次在此舉辦演講、放映電影;矗立在臺北車站前的新光三越大樓,1934年時是全臺第一座擁有電梯的建築物「臺灣鐵道飯店」,當年「臺陽美術協會成立大會」就在此舉行,陳澄波、李梅樹等人都出席;位於臺南、目前還開診的韓內兒科診所,創辦人韓石泉也是文協要角,與王受祿、蔡培火並稱文化啟蒙運動的「臺南鐵三角」,在韓石泉過世後,由其四子韓良誠接手,行醫至今。臺文館表示,本書不但可成為民眾旅遊指南,更可成為學校教師的文史地理教學教材,未來擬開發線上版本,並提供數位護照打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