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文化保存意識,保存具潛在文化資產的私有老建築,臺東縣政府自108年辦理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有不少承租者將老空間重新活化,希望為老建築取得更多的時間,以換取後續使用老建築的新思維,營造社會重拾老建築及其技藝價值。
縣府文化處指出,私有老屋文化經營有賴於承租者的多元化營運,重整舊空間注入現代新活力,例如位在關山的「癡愛玉」,在古老的木造老屋內致力推廣天然愛玉與食農教育;電光部落裡的「農夫學堂」,承租整修老屋,成為農夫與外地來訪者的對話橋樑,以及返鄉青年創業實驗空間。
文化處說明,縣府辦理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共有3種類型,即建物整修類、再生培力類以及文化經營類,其中文化經營類,是民眾以民國60年以前的老建築從事文化經營的租金補助,每月最高可申請1萬2千元租金補貼,執行至今有共8案文化經營類計畫提出申請,其中有5案申請成功,3案現正執行計畫中。
縣長饒慶鈴表示,私有老屋的保存及活化經營十分不易,透過創造新的活動讓周邊居民產生新的生活記憶,房子不會老,全仰賴使用者的生活態度,期待未來臺東縣內有更多承接青年文化經營夢想的不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