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全職家庭主婦的李艷菁,輕度智能障礙的女兒小君高職畢業後,安置在牧心庇護工場,經過4年培訓,她看到小君的轉變,也看到社工員的專業與付出,決心投入身心障礙服務領域,並扛下牧心董事長職務,致力為臺東憨兒建構更好的環境,獲頒第24屆「大愛獎」殊榮。
小君3歲時,李艷菁就離開職場專心照顧女兒,從國小到高職都擔任學校的志工媽媽,「至少我可以協助老師照顧自己的小孩,不要讓我的小孩造成老師的負擔。」小君高職畢業後,初次媒合職場卻碰壁,後來輾轉安置在牧心庇護工場,也開啟了母女倆轉變的契機。
李艷菁說,有別於過去「土法煉鋼」、以家長的想法為想法的「保護」方式,小君在庇護工廠接受4年專業的照顧與培訓,各方面能力都有明顯提升,4年後在支持性就業服務員的鼓勵下,小君勇敢邁出舒適圈,順利媒合進賣場獲得穩定工作。
除了在牧心培訓,小君也加入臺東智協的自立生活培力團體,過程中李艷菁發現女兒對公共事務有興趣,便積極鼓勵她擔任臺東智協「愛心彩虹家族」智青社長,之後又在智總「自我倡導者實務工作小組」中,從自我倡導者成長為帶領團體的領導者,更多次獲選代表臺灣智青赴海外上臺領獎與分享報告。
高職畢業時,小君還是躲在媽媽身後、凡事依賴的小孩,如今已成為有自信、自主、負責任的青年,李艷菁常笑稱,「我把她當成我的千里馬,而我是她的伯樂。」
感念社福團體的支持,也看到社工人員的專業及對身心障礙者的無私奉獻,李艷菁也投入身心障礙服務領域,並在105年接任牧心智能發展中心董事長,致力為臺東身心障礙者建構更好的環境,她說,回首30多年每個過程的酸甜苦辣,陪伴小君一起成長,自己的人生也因為她而改變,「她也算是我的生命導師啦。」
獲頒今年度「大愛獎」殊榮,李艷菁說,臺東是一個很棒的地方,有很用心的社福單位、很認真的社福人員,希望藉由這個獎項,讓臺灣各個角落的人知道,臺東也有一群很棒的人,很努力的在為憨兒做很有意義的事情,「也希望我們保持初衷,做我們想做的、能做的,繼續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