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於9月16日及17日舉辦101環教路線教案工作坊,除了邀請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子超教授就得獎作品內容及教案撰寫修正方向進行指導外,並由大直高中國中部董家興老師與民權國中何亞竹老師擔任講座,分別導覽「齊東街走讀」以及「大橋頭class」兩件特優作品。
董家興老師帶領教師們走讀齊東街周遭的日式宿舍群,包含臺灣文學基地、文房、臺北琴道館以及齊東公園等地,思考古舊宿舍如何翻新,在保存歷史人文及現代都市發展的過程中該如何平衡,達成永續利用的目標。
何亞竹老師則是關注於整體社區的庶民文化,於是便發想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生活的社區的環境教學活動。從了解社區開始,啟發關心的意識,進而發掘問題並做出改善社區的行動。
張子超教授表示,這兩件作品連結了學生學習及社區環境,從生活情境中學習了解社區,構築自身在地情感,進而產生在地行動,老師們可以藉此思考,如何在都市裡設計出環境教育課程的好作品。
為了鼓勵教師帶著學生走出教室,進行環境教育學習,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從108年度開始辦理「101環教路線教案徵
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表示,101環教路線教案徵件至今(110年)已評選出48件涵蓋歷史人文、自然生態、環教場域以及環境議題四大類別作品,108、109年度的得獎路線教案和散文遊記目前已經公告於中心網站,歡迎各校老師參考應用,帶著學生步出學校,到戶外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