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傳承農業智慧 東大攜手啦里吧文健站製作「農事曆」

2021-09-22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臺東大學與臺坂村啦里吧部落文健站合作,一同孕育出「排灣族農事曆」,以月曆形式紀錄一整年的農耕作息與智慧。

臺東大學與臺坂村啦里吧部落文健站合作,一同孕育出「排灣族農事曆」,以月曆形式紀錄一整年的農耕作息與智慧。

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自109年與臺坂村啦里吧部落文化健康站合作,設計一系列食農主題課程,歷經2年的耕耘累積,一同孕育出「排灣族農事曆」,以月曆形式記錄長者的生命經驗,刻劃出一整年的農耕作息與智慧。

 

從執行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開始,東大人社團隊深入啦里吧部落,了解文健站長輩的需求,並在2年前協助文健站申請縣府的「原住民傳統醫療保健計畫」,展開一系列食農主題課程,引導長者規劃出理想中的農田,也在部落青年會協助下,於耕田邊搭建傳統涼亭,實踐農田共耕共食。

 

東大公事系主任譚昌國表示,透過集體耕作,除了增加長輩們的活動量,也促進社交連結,同時傳授各個時節相對應的種植、收成與採集知識,最後經東大團隊系統整理,再搭配長輩們在田間多采多姿的身影,製作成排灣族農事曆。

 

8月收豇豆、9月搭建休憩亭,農事曆中,將傳統生活作息結合當代月份概念,針對12個主題編排圖文,另以手繪圖示列出可種植、採集、收成的植物,嘗試刻畫排灣族群自收穫祭後(8月)開始,一整年的農耕作息與智慧,內頁以互動式使用設計為發想,並結合資訊數位化,以多元方式傳遞深根於土地的文化。

 

啦里吧部落長者林輝發說,播種有時,收成也有時,農業智慧自古流傳到現在,如果超過適當的播種時期,紅藜會變成空包彈,小米也不會飽滿,他從事農業已經50多年,看到農事曆被製作出來相當感動,希望這樣的經驗能夠傳承下去,「不要亂種、亂種」。

 

科技部計畫主持人陳東升表示,東大團隊與部落協力製作的農事曆,完整記錄傳統農耕智慧,而這些自古累積、與土地共存的經驗與知識,「看似平凡,卻可能是人類未來發展最重要的資產」,也是未來發展智慧農業的另一條路徑。

 

啦里吧文健站負責人古明哲說,東大團隊深入部落,為長輩們設計豐富有趣的課程,也跟著老人家下田耕作,透過訪談,聆聽長輩述說傳統生活智慧、記錄歌謠,並邀請部落青年參與,拉近與長輩之間的距離,經由傳承,讓長輩們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