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離婚子女不單親 兒盟成立離婚親子維繫服務中心

2021-08-3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讓父母離婚的子女也能獲得適當的照顧,兒盟成立「童心協力合作+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中心」

讓父母離婚的子女也能獲得適當的照顧,兒盟成立「童心協力合作+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中心」

兒福聯盟發布「離異家庭兒少心聲調查」,結果發現,目前臺灣有近兩成夫妻(17.45%)在孩童國小年紀時便離婚或分居,其中超過一半(56.49%)的孩子表示,他們父母在離婚過程中交惡或彼此不聯絡,更有孩子因此永遠無法和其中一方見面相處;進一步理解這些爸媽離異的孩子的心聲,有近4成5(44.23%)希望爸媽分開後也要和平相處,其次則為多陪陪我(42.31%),以及關心我的感覺與心情(42.31%)。

 

父母要離婚了,孩子們最害怕的就是不可知的未來,也極需要雙方父母愛的保證。兒盟發現有近七成(67.91%)孩子在被告知離婚訊息後最擔心「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其次也有超過六成(61.54%)孩子表示「怕變成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小孩」及「害怕見不到爸爸媽媽或是其他手足親友」。

 

兒福聯盟表示,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擔心父母離婚後會失去其中一方的關愛和相處機會,也可能會和手足親人分離,這種不安及害怕的心情其實很需要陪伴和被傾聽,孩子們也都期待能夠繼續得到雙親關愛,希望爸媽不要衝突連連,可以好好地和平相處。當問到孩子如何幫助其適應父母離婚狀況時,最多(67.28%)孩子選擇「知道爸媽即使分開他們依然愛孩子」,其次為「爸媽不要再吵架」(52.14%)與「兄弟姊妹不用分開」(48.17%),也有孩子希望「常見到沒有同住的爸媽」(37.92%)及「不用擔心跟爸媽提起對方會生氣」(32.42%)。

 

為了讓父母離婚的子女也能獲得適當的照顧,兒福聯盟於今(110)年8月底成立「童心協力合作-離婚親子維繫服務中心」,延續兒盟多年來的親子陪同會面和家事商談服務,並整合了心理、法律和社工專業諮詢,協助離異家庭參考外國模式,逐步擬定子女照顧計畫。此外,兒盟透過兒童營隊辦理及個別諮商輔導等服務協助孩子,將兒少意見納入家事商談,透過兒少商談員與孩子的會談,了解孩子在面對父母不在一起時的心情、對未來生活的想法等,最後將孩子的意見帶入父母的家事商談中,這樣才能真正讓家長了解怎麼規劃未來以呼應孩子需求,在離婚的衝突中懂得關注孩子需求,才能陪伴孩子走過這段風暴期。

 

兒盟指出,基於保障兒童人權、維護兒少最佳利益的立場,香港和新加坡皆有規定要求父母離婚時需先擬定子女照顧計劃,內容須包含子女居住、就學、經濟協助等相關事項;而在澳洲,父母若要離婚,更需要透過政府相關部門、民間團體或是法院協助,擬定完整的親職和子女照顧計劃,確認父母雙方分開之後,如何維持親子互動和會面、父母雙方的分工和經濟支持等規劃,使孩子能從中得到最好的照顧並延續親情。反觀台灣卻沒有相關的規範,讓許多孩子在父母離異過程中難受,甚至造成心理創傷。兒福聯盟除呼籲政府應儘速增修「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將民間團體倡議多年的「離婚商談服務」及「未成年子女照顧計畫」入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