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110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教廣黃柏諺探討無家者議題獲佳作

2021-08-29 發佈 廖南瑛 臺北
在110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中 教廣黃柏諺(右)獲佳作

在110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中 教廣黃柏諺(右)獲佳作

9/1記者節前夕,臺北市新聞記者公會今天(29)在台北國際醫院會議中心舉辦「110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贈獎典禮」,今年廣播類共有24件參賽作品,教育廣播電臺臺北總台黃柏諺以作品「城市的光影-無家者的人生百味」榮獲佳作,臺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期待新聞從業人員繼續發掘社會光明良善的一面,為社會帶來正向改變。

 

臺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郭慶璋表示,舉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的理念,就是鼓勵媒體從業人員,發掘社會上實際施行公益的案例,找出比較弱勢需要幫助的人群,或是需要改進政策,福國利民。尤其在今年加入許多正派從事的同業加入公會,期望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公會能夠做出對社會更多的貢獻。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也特別出席擔任贈獎人,她表示疫情期間,很多報導出來,都成為後來政府在紓困、振興,納入下一波可能協助的對象,這些報導不只影響人心,也影響政府的政策方向,看到這些得獎作品,真的都是台灣善良的力量!

 

今年教育電台臺北總台黃柏諺,以「城市的光影-無家者的人生百味」拿下佳作,在專題裡想探討貧窮、無家者的議題,採訪對象則是萬華的在地組織「人生百味」所做的專案,他說在疫情裡,可以看到譬如說在萬華或是台北車站的無家者,會遭到很多歧視的眼光,甚至是YOUTUBER會到西門町丟水球、酒精,希望驅趕無家者、讓他們戴上口罩等等,其實從這些社會上的質疑、不友善的眼光,讓貧窮者、無家者選擇隱藏起來,不說出遭遇到的困境,但他相信唯有現身,才可以讓這些無家者跟社會相遇,才有辦法讓我們每一個人為這些貧窮者多做一些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社會中的光,照亮每個黑暗的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