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連帶影響民眾就醫與篩檢意願,國民健康署指出,癌症篩檢人數今年(110年)同期比去年減少1成,光是大腸癌人數就減少13萬人,可能有2萬名篩檢陽性者沒有做檢查,呼籲國人疫情趨緩之際,積極前往醫院進行癌症篩檢,及早發現病症、及早治療。
根據國健署統計,我國5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民眾的癌症篩檢意願大大降低,今年1-7月的癌症篩檢人數248萬2千528人,與去年(109年)同期篩檢量277萬3075人相比, 減少29萬0,547人,大約減少1成,其中以我國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大腸癌衝擊最大,比去年減少13萬人,比起前年疫情爆發前,篩檢人數更少了25萬人。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受疫情影響,110年與109相比,仍有約2萬名篩檢陽性者還沒做大腸鏡檢查,推估有1萬名息肉及1千名大腸癌個案待確認診斷,大腸有息肉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因此呼籲民眾,一定要及早篩檢,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指出,疫情影響全球癌症篩檢服務量,英國去年一月疫情爆發,到三月時,內視鏡檢查的服務量下降88%,恐怕遺漏71%的大腸癌患者,國內也是一樣的情形,因此呼籲民眾不要輕忽。
國健署表示,健保提供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的免費篩檢,呼籲民眾要多加利用,趁疫情趨緩之際,前往篩檢,確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