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第三屆的臺北市國際高中生高峰會於8月13日以線上會議形式進行,180多位來自臺北市6所高中國際課程的學生和日本、俄羅斯的高中生共同參與。主辦單位臺北市立中正高中表示,今年高峰會以聯合國SDGs11永續議題「創造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的生活空間」為主軸,以更美好的全球未來「For the Better」為主題目標,邀請臺大城鄉所、Open House Taipei、臺北大學都市計畫所、無國界記者組織及斯德哥爾摩生態城市專家等進行專題講座,主題涵蓋「居住正義與社會包容」、「藝術介入城市」、「文化創意與都市再生」、「新聞自由與民主城市」、「斯德哥爾摩生態城市介紹」。當天下午議程則安排臺北市高中學生與日本及俄羅斯的國際學生分別發表對於永續的研究及探討,透過網路同步連線或錄影方式跨國交流,提升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及廣度。
參與本次高峰會的中正高中鄭名甫同學表示,無國界記者組織闡述言論自由、媒體識讀、辨別假新聞,也強調記者必須具備中立態度和多元觀點,以及該組織追求新聞公正、透明,讓每個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等目標,讓他印象最為深刻。此外,鄭名甫同學也擔任高中生專題簡報的摘要及評析工作,他運用在學校IFY國際課程所學習到的筆記方法,將簡報內容統整為完整的報告。
即將升上高二的中正高中賴承佑同學與團隊以士林夜市和淡水紅毛城為主題,進行研究發表。他表示,從資料收集和研究分析過程中發現,臺灣的夜市文化和古蹟保存逐漸式微,不過在訪談臺北瑞典商會執行長Fredrik Boye過程中,所獲得的回饋和建議相當實用。Fredrik Boye執行長認為,臺灣雖然因為疫情衝擊到觀光產業,卻也帶動了美食外送平台的商機,讓店家能持續營運。此外,執行長也建議,想要保存歷史悠久的紅毛城古蹟,可從教育著手,讓歷史融入在教學活動,不但使學生印象深刻,還可引起興趣,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這類歷史文化景點。
賴承佑同學表示,本次國際高中生高峰會讓他能應用和發揮在IFY國際課程中所學的學術英文寫作、訪談技巧和報告撰寫等;也從日本、俄羅斯學生的發表中理解不同國家的觀點。對他來說,本次活動讓他成長最多的是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資料蒐集與統整、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等,除了是難得的體驗外,對未來的學習相當受用。
綜觀臺灣與外國學生在高峰會上的表現,中正高中李壹明老師認為,日本學生研究資料完整,可作為臺灣學生的借鏡;俄羅斯學生則針對環境保護提出不同的觀點。本次活動也增進臺灣學生對於跨文化的理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政策、系統,學生能以不同的觀點去理解,就會有不同的思維。李壹明老師也說,鄭名甫與賴承佑都是學校IFY國際課程中表現優異的學生,有思維、有想法,英語表達能力強,同學們在本次高峰會上所展現的團隊合作、臨場反應以及穩健臺風,值得肯定。
中正高中江惠真校長表示,學校致力發展國際教育,IFY國際學程的目的並不是彰顯學生英語使用能力,而是希望讓學生善用語言與世界連結。國際高中生高峰會的舉辦,就是將過去紙上談兵的議題討論,能夠實際與國際專家學者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交流互動,讓學生知道「觀點」是藉由理解與溝通,甚至從彼此讓步、合作競爭過程中而產出。
培養學生跨界與探究的能力至關重要,江惠真校長表示,國際高峰會提供學生交流及互動的平台,刺激學生思考並應用所學於真實世界的問題解決。此外,她也相當驚艷於同學在分組報告的表現,特別是當中所傳達的觀點融合了不同標竿學習的看法。江校長認為,同學們從活動中學習到如何從不同角度去看待事,如何溝通和包容他人意見,以及應用所學的學習方法,這是同學努力和成長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