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不只學程式語言 順天書屋「再造鑼鼓陣」傳承文化技藝

2021-08-02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臺東順天書屋成立順天戰鼓團,讓孩子們在書屋學電腦之餘,也藉由傳統技藝活動筋骨、陶冶性情。

臺東順天書屋成立順天戰鼓團,讓孩子們在書屋學電腦之餘,也藉由傳統技藝活動筋骨、陶冶性情。

臺東市順天宮自2016年成立順天書屋,輔導社區學童課業,也開辦電腦程式語言課程,逐漸獲得家長認同,近年更參與地方文化館計畫,由書屋學童成立順天戰鼓團,期待能「再造鑼鼓陣」,找回失落許久的地方文化記憶,也讓孩子們在學電腦之餘,藉由傳統技藝活動筋骨、陶冶性情。

 

震耳欲聾的鼓聲響徹臺東美術館,順天戰鼓團借用美術館穿堂拍攝影片,紀錄學童們的練習成果,從幼兒園到國小六年級,戰鼓團20多名成員不分年齡,架式熟練而自信,排好隊型後,整齊劃一的擊打戰鼓,氣勢磅礡。

 

坐落在臺東市寶桑老街的順天宮,開基建廟至今已百餘年,近年因人口外流、老化,傳統鑼鼓陣已在社區失傳。順天宮主委楊卿勇說,小朋友在書屋學電腦總是坐著,缺乏活動,為讓小朋友動起來,決定在學電腦之餘也教小朋友打鼓,訓練手腦協調,同時傳承地方知識與文化技藝,再造順天鑼鼓陣。

 

在家長支持下,順天戰鼓團2年前孕育而生,找來九天民俗技藝團學員指導,結合鄰近國小學童一起學習傳統技藝,即將上國中的王彥鈞,是戰鼓團的學長,負責指導年紀小的學員,他說,教會弟弟妹妹們很有成就感,他打出興趣後,家裡也幫他買了2套鼓,「不知道做甚麼的時候就打打鼓,放鬆心情。」

 

彥鈞媽媽說,小朋友每週到書屋練鼓都很開心,除了能和朋友玩在一起、釋放精力,也經常自發性練習,她強調,書屋結合社區營造,扭轉大眾對宮廟的刻板印象,「宮廟孩子都是『𨑨迌仔』」,其實不然,而更重視感恩、回饋與傳承,「感謝上天給予學習技能的場所,更要將所學回饋給社區,並傳承下去。」

 

今年受疫情影響,將團練改為線上,學員涂家瑄說,線上團練時透過視訊輪流打給老師看,不熟悉的部分就在課後加強練習,並拍影片上傳到群組,驗收成果,「長時間反覆練習,才能把一件事做到越來越好」,是她參加戰鼓團的心得, 而讓她最鍾情的是「那種節奏的層次感」。

 

翻轉宮廟文化,順天書屋教授社區學童電腦程式語言,也傳承宮廟文物及傳統技藝,獲選臺東縣110至111年度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升級計畫,持續推動「再造鑼鼓陣」,讓戰鼓團的孩子們從每一個精準節奏,發現前人的智慧,也更了解自身文化,同時凝聚社區的向心力,使在地特色文化更加發光發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