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苗栗象鼻部落復振在地 獲2021建築園冶獎

2021-07-28 發佈 王唯瑾 臺北
象鼻部落信仰中心「露德聖母堂」,經農村再生協助並與在地國寶藝師共同合作,將泰雅文化自然融入周邊環境,獲2021建築園冶獎肯定。(農委會水保局提供)

象鼻部落信仰中心「露德聖母堂」,經農村再生協助並與在地國寶藝師共同合作,將泰雅文化自然融入周邊環境,獲2021建築園冶獎肯定。(農委會水保局提供)

象鼻部落是通往雪霸國家公園的必經之處,當地象鼻山因形狀像象鼻而得名,仍保有非常傳統的泰雅族文化,經常吸引遊客尋訪。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協助苗栗縣泰安鄉發展原住民族亮點特色,針對象鼻部落失修損壞的信仰基地、水圳及安全設施等環境問題,結合泰雅族元素與在地工藝重新活化,因為發揮文化維護、農地復耕及遊憩品質提升等多項成效,獲得2021建築園冶獎的肯定。

 

泰安鄉鄉民代表賴哲明指出,部落裡的「天主教露德聖母堂」是泰安鄉梅園、象鼻和士林等三村的共同信仰中心,在農村再生的協助下,讓族人可以和在地國寶藝師尤瑪‧達陸(Yuma Taru)女士,以及達勞比甯雕刻大師共同合作,將泰雅族特有的色彩、神話、圖騰與生活文化等充分融合在周邊環境,如祖靈之眼、編織及木雕等,成功展現泰雅族與自然融合的原鄉故事與原民風華,不僅可作為原民文化傳承之媒介,還成為遊客必訪的特色打卡點,這一切都讓部落族人的凝聚力比以往更加緊密與深切。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分局長邱啓芳表示,除了協助文化傳承,更要促進部落產業發展,當發現日治時期所建造的象鼻圳因多年颱風豪雨,造成河道改變、圳溝淤積、水源消失,讓部落農地因無水灌溉而廢耕後,水土保持局便決定重新追溯水源頭、修建象鼻圳道,終於在離部落3公里遠的大安溪覓得取水點並接管引入圳道,讓部落農地復耕,也讓記憶裡的流水聲重回族人生活。

 

此外,還將窳陋空間創造成特色部落假日市集、把人車爭道的狹小通路向外調整、增設人行專用步道,期盼能提高部落展售收益,並確保族人與遊客的通行和遊憩安全。

 

水土保持局局長李鎮洋表示,農村區域亮點計畫不但將泰雅族的人文歷史融入生活環境營造中,更串聯象鼻、梅園、士林3個部落與雪霸國家公園跨域合作,打造成苗栗原鄉輕旅行的熱門行程。

 

除了可探訪百年歷史文化外,這裡還有超過半世紀的象鼻圳、象鼻吊橋、象鼻古道,以及不容錯過的泰雅染織(野桐工坊)、泰雅編織(原點工作坊)、原民特色飲食文化(亞奈食坊)和士林大壩(士林假日市集)等,都值得民眾尋古探今,欲至原鄉展開輕旅行的民眾,歡迎洽詢象鼻社區文化健康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