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從好奇到探究 南港高中郭宸睿以「民粹」為題進行自主學習

2021-07-06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南港高中探究歐洲民粹主義

南港高中探究歐洲民粹主義

因應疫情升溫而停課,臺北市南港高中將預定進行的學生自主學習發表會改為線上形式進行。二年級郭宸睿同學以「歐洲民粹主義」為主題,探討民粹主義的興起,並從瑞士人民黨為例,闡述民粹與民主之間的關係。

 

2018年與2020年是臺灣重大選舉年,南港高中郭宸睿同學從新聞媒體及政論節目中聽到了「民粹」這個名詞而產生興趣,於是就以此做為學校自主學習的主題,想藉由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從中探究並自我理解。郭宸睿花了將近整個學期準備這項專題的自主學習課程,在林秋亨老師的偕同指導下,逐漸釐清專題研究的方向與範圍。他表示,近幾年歐洲連番遭受恐怖攻擊的威脅與穆斯林相關,移民問題也催化歐洲民粹主義的崛起,他就以此為研究基礎,環扣親近度較高的國際新聞。

 

探究歐洲民粹主義的發展就必須研讀歐洲相關的歷史資料,由於有些書籍所寫的內容已經過時,特別是政黨概況和大選資料有時效性,必須上網查詢。此外,歐洲有許多是非英語系國家,這些非英語的資料就必須要自己研讀,在研究的過程中是較大的考驗。

 

此外,郭宸睿同學表示,自主學習的範圍可大可小,如果主題過於廣泛,個人的時間和能力恐怕無法應付。在與指導老師的多次討論後,決定限縮主題和內容,聚焦於瑞士人民黨的發展與作為,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以民主手段打壓並穆斯林移民。

 

從媒體報導中引起了郭宸睿對民粹主義的好奇,進而一頭鑽研探究民粹主義的源起和發展,並從中歸納分析民粹與民主間的關係比較。郭承睿說,回頭看民粹和民主的關係,就會覺得曖昧不清。雖然歐洲民粹政黨多主張排外、反移民,但同時接受並活用現代民主和自由主義的原理與價值。郭承睿並指出,民粹的想法和手段耐人尋味,是一種純粹的民主表現方式。

 

為了自主學習典範發表會,郭宸睿用了2-3天的時間將整個學習的研究成果濃縮成20張的簡報檔案,從民粹主義興起的背景說明到主題論述,郭承睿以流暢且清楚的條列方式一一敘述,完整呈現他對於民粹主義的專題探究,對於當天整體的報告表現他是相當滿意。

 

指導老師林秋亨表示,自主學習的主體為學生,老師只是偕同的角色在旁提供意見。像是郭宸睿同學以民粹主義為主題進行探究,當他發現主題範圍過於龐大時,老師提供主題探究的方向與方法。至於在發表成果上,林秋亨老師表示,郭承睿邏輯清楚,資料的蒐集與歸納條理清楚,不管從研究的動機、過程與結論部分都相當完整。

 

參與本次自主學習典範發表會的資訊組張秀如老師也肯定郭宸睿的表現,從首場的徵選發表會到本次的典範發表,她看見了郭宸睿的學習和成長。張秀如老師指出,在首場發表會上,老師們認為報告內容範圍很大,建議郭宸睿能將方向聚焦,因此他就根據老師給予的回饋進行修改,將內容去蕪存菁,使得發表典範會當天的整體呈現上更為順暢。張秀如老師認為,自主學習的關鍵之一,就是能將自己的想法、老師的意見與收集的資料媒合、整併,在高中就有這樣完整的學習空間是相當棒的,也建議可以從國中開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林秋亨老師表示,高中生進行專題研究機會不多,藉由自主學習的歷程,讓學生能將興趣與實作結合,在探究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與考驗,可以確認自己對於該項領域內容的熱誠,也能瞭解自己是否真有興趣持續在該項領域學習精進。此外,自主學習是讓同學們自己決定所學的主題和內容,透過這樣的學習歷程,讓他們學習到到問題時該如何調整與解決,達成目標。

 

林老師並指出,本次的自主學習發表會也訓練學生的資料收集和歸納統整能力,如何將龐大的資料濃縮成簡報檔,並能精簡且有條理的陳述,對學生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自主學習是108課綱的重要內涵,目前高中課程每週有2-3小時為「彈性學習時間」,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探索自我、發展未來,同時也引導他們擬定計畫、善用時間、蒐集過程、產出成果等。學生學會了如何提出問題、理解複雜的知識來解答問題,並能善用自己內化的知識,面對未來挑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