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秋行軍蟲防治第三階段 由農民自主管理

2021-07-01 發佈 王唯瑾 臺北
秋行軍蟲第三階段過渡期到6月30日結束,7月1日起正式進入第三階段,由農民自主管理,防檢局呼籲農民配合防疫策略調整,種植作物採行整合性管理措施,共同維護國內良好農業生產環境。

秋行軍蟲第三階段過渡期到6月30日結束,7月1日起正式進入第三階段,由農民自主管理,防檢局呼籲農民配合防疫策略調整,種植作物採行整合性管理措施,共同維護國內良好農業生產環境。

「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表示,秋行軍蟲第三階段過渡期到6月30日結束,7月1日起正式進入第三階段,由農民自主管理,發生田區無須再逐案通報。昨(30)日應變小組召開秋行軍蟲災害防救第10次會議,各地方政府疫情監控處理小組皆已做好進入第三階段的準備,呼籲農民配合防疫策略調整,種植作物採行整合性管理措施,共同維護國內良好農業生產環境。

 

應變小組表示,秋行軍蟲起源於美洲,105年入侵非洲,107年進入亞洲印度後,短時間內迅速蔓延擴散,目前鄰近國家無一倖免。我國於秋行軍蟲首例確認發生後立即成立應變小組,為國內植物疫災首次成立應變小組之案例,可見政府對於該害蟲的重視程度及防疫決心。經由全國兩年來的努力,政府已建立有效的防治方法,農民多已具備秋行軍蟲辨識及自主管理能力,兩年來也沒有因為發生秋行軍蟲防治無效而致嚴重影響作物產量之情形發生,應變小組經與專家討論後,逐步調整緊急防疫措施強度,讓農民自主管理,鼓勵採行整合性管理措施,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維護農業永續發展。

 

應變小組呼籲,秋行軍蟲寄主範圍廣,未來農民種植秋行軍蟲偏好的寄主作物,仍應提高警覺,在苗期階段加強巡田監測,若發現其他作物遭受危害,請通報地方政府轉農委會據以評估緊急防治藥劑,如另有相關施藥技巧或整合性管理技術指導需求,可洽轄區農業改良場協助,或到防檢局官網秋行軍蟲專區查詢相關資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