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糖、泡麵、梅粉到咖啡包,看似平常的休閒食品或飲料,卻是危及健康的新興毒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陳亮妤指出,因為新興毒品包裝新奇、口味多樣,容易吸引青少年的使用。根據臨床觀察使用毒品者多透過網路購買,價格也比安非他命、K他命等傳統毒品便宜,使得近十年來在毒品市場快速成長。
就讀高中的小強就是其中一位典型受害者,因使用毒品咖啡包造成情緒起伏大、容易暴怒,在校與老師和同學屢次衝突且夜間無法入眠,曠課大幅增加;母親發現小強使用毒品的行為後,也不斷尋找求助管道,經與學校導師討論後撥打毒防諮詢專線,與毒品個管師諮詢後安排協助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就醫,檢驗出小強使用的咖啡包,內容混雜成分包含安非他命、搖頭丸與合成卡西酮類等多樣化新興毒品,影響小強精神甚鉅;在母親陪同及師長鼓勵,藉由毒防中心個案管理師追蹤與輔導,讓小強精神與情緒控制逐漸穩定,生活規律,逐步脫離毒品危害。
陳亮妤主任表示,絕大多數吸食毒品的孩子生活狀況通常早已出現有異狀,如果孩子常有精神不繼的狀況,生活作息日夜顛倒,此時老師及家長就應該要留意並多加關心孩子。除此之外,孩子的金錢使用如果異常增加,甚至身邊出現混幫派的朋友,這些都可能是孩子誤入毒害的徵兆,師長可以撥打臺北市24小時免付費的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尋求協助。
臺北市毒防中心與教育局連結醫療公衛專業,與臺灣大學醫學院法醫研究所共同合作,全台首創「臺北市校園新興毒品檢驗平台」以增加新興毒品檢驗量能,提供以人為本的個案戒癮協助,為跨域資源連結建構北市校園藥癮防治網絡。
6月26日是國際反毒日,臺北市毒防中心與教育局合作,推出「2021國際反毒日,臺北動起來~攜手協力齊反毒,守護青春遠毒害」微電影,以真人故事改編,劇情為傳達避免年輕學子接觸毒品、宣導正確的反毒知識及戒癮治療醫療就醫過程,並於「國際反毒日」當日在臺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等官方網頁公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