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滅火裝置要先讓泡沫原液和水混合到一定比例才能使用,大葉大學消防學程助理教授周中祺、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姚品全、環工系博士生歐昱志研發的「指數型噴流之流場混合裝置」,只要20秒就能讓混合率達到法定要求,獲發明專利。
根據台灣現行的消防法規,泡沫滅火裝置的泡沫原液與水的混合率必須介於3或6%,傳統的系統大約要花費3到4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達成,為了提升救災效率,實驗室嘗試對此進行改善,設計出「指數型噴流之流場混合裝置」,經由實驗證明,僅需20秒即可達到法定要求的混合率,未來將持續發展利用乾式泡沫進行木構造古蹟火災搶救的可能性。
環工系教授姚品全指出,「指數型噴流之流場混合裝置」將調壓裝置連接多個噴流孔,因此在流體管道中形成干擾流場,讓流場能夠產生更大的渦流結構,增加泡沫原液與水的混合率,不只是可以提升泡沫滅火裝置的操作效率,更進一步提升泡沫滅火器的滅火效果。
工學院院長李清華說,大葉大學提供實作學習的場域,老師帶領學生投入創新發明研究,接軌產業。消防學程、環工系師生共同開發的「指數型噴流之流場混合裝置」,去年挑戰2020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獲頒銀牌,並在這個月取得發明專利,顯見大葉大學的研發能量已獲各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