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防疫期間,為了減少群聚的風險,宅配蔬果箱變成民眾蔬果採購的新選擇。農委會農試所提供居家蔬果保鮮小撇步,讓消費者吃得健康又安心。
農試所建議,蔬果箱到貨的第一步,應依照蔬果特性選擇適合的保存環境,立刻分類分流,才能讓食材維持較久的美味。消費者可根據當季蔬果種類,以及居家可提供的冰箱容量與貯藏環境,將蔬果分為耐低溫與不耐低溫兩類。耐低溫的蔬菜包含葉菜類、豆菜類、果菜類及瓜菜類等;耐低溫的水果則有桃、番石榴、紅龍果等;但須注意有些水果雖然耐低溫,在放入冰箱前,要先放在通風良好的室溫下,等果實成熟轉變成適當的風味後,才可以低溫冷藏,例如洋香瓜、木瓜、芒果等。
不耐低溫的蔬果,可置於通風良好的室溫環境即可,例如地瓜、南瓜、洋蔥、蒜頭及香蕉等,因為過低的溫度可能會讓這些蔬果凍傷,果實細胞因低溫導致細胞膜受損與代謝異常,導致果皮褐化、果肉凹陷、果實不後熟及味道改變等情形。
農試所指出,第二步是將分類好的蔬果,以具有保濕效果的方式進行保存,消費者可選擇居家方便取得的包裝材料,例如乾淨的PE袋、夾鏈袋,或利用乾淨的保鮮盒,進行分裝保存,包裝裡面可以放入一塊乾淨的棉布或餐巾紙,以乾淨水打溼,有加強保鮮的效果。農試所建議以單次食用量包裝。
透過分裝食材方式,可避免有少量蔬果腐損時,容易產生乙烯,造成包裝在一起的蔬果快速後熟、或菜葉黃化,乾淨小量包裝較能維持新鮮美味。
農試所表示,蔬果到貨時,請儘快分裝置於冰箱或通風處,建議包裝好的蔬果勿大量堆疊以避免壓損,而且分批食用可減少食材的減損浪費。
農試所也提醒民眾,蔬果還是有一定的賞味期,再好的保存方式仍有保存期限,建議消費者購買的新鮮蔬果,盡量在3到7天內食用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