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年統計顯示,從109年到110年3月底,受理民眾醫療爭議與消費爭議相關陳情案件有547件,與牙科相關醫療糾紛案件有94件,佔了17%,其中對於裝假牙的抱怨是大宗。衛生局表示,爭議原因包括成品與預期不合、配戴時不舒服或是對於費用有疑義,衍生後續醫療糾紛。
隨著科技進步,民眾就醫製作假牙時,現今除了傳統的取模送牙技所製作的方式外,牙醫師也可替患者進行掃描口腔內部軟硬組織後,同步將掃描數據提供「牙體技術師」透過電腦數位軟體設計或3D列印產出各式假牙;透過牙醫師和牙體技術師團隊合作,運用數位技術,提升患者舒適度、滿意度及醫療品質。
社團法人臺北市牙體技術師公會鄭素蘭理事長表示,牙科醫療院所固定假牙有多種材質可供選擇,民眾除了可以從就診的牙醫診所、醫院,透過牙醫師的告知與說明,獲得相關資訊外,臺北市牙體技術師公會也特別製作假牙材質比較表,讓民眾可以自行瞭解假牙相關知識,以利醫病溝通。由於醫療服務有其不確定性,因此建議市民在決定選擇哪一種材質的假牙或牙科醫療項目前,應與牙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可以減少未來醫療糾紛的發生。
許多人對牙體技術師是相當陌生,鄭素蘭理事長表示,牙體技術人員是領有衛生福利部醫事人員證的醫事人員,從事的業務範圍包括口腔外牙醫醫療用的牙冠、牙橋、嵌體、矯正裝置、義齒的製作、修理或加工業務。由於牙體技術師的工作多半不會與病人接觸,所以一般民眾對於牙體技術人員相當陌生。牙體技術師法從民國98年1月23日公布實施,牙體技術師法的立法,除認證牙體技術師的專業性外,對於民眾選擇假牙也更有保障。
用牙齒咀嚼食物可以訓練臉部運動,當缺少牙齒時,不但會影響到發音、臉型外觀外,還會影響到吞嚥和消化系統。鄭素蘭理事長建議,民眾如果有缺牙時,建議先由牙醫師診斷,並討論評估假牙的製作。民眾也可以先詢問牙醫師所配合的牙體技術師,瞭解假牙的製作是否受到專業性的保障和認證。
由於醫療行為具有醫學極限性及不確定性,臺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被天花亂墜的廣告和五花八門的行銷手法所影響。選擇醫療服務前,除了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聆聽醫師的意見,並在醫療過程中與醫師合作之外;自己也要多想想、多問問、多看看,並保留繳費收據等文件,以降低未來發生醫療糾紛的機會,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