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學生需要的,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在中興新村成立親愛愛樂音樂實驗學校長陳珮文老師,和在南投親愛國小的王子建老師,帶著山上的孩子學音樂,已經是100多個孩子的阿母和阿爸。他們說,這是一條對的路,雖然很辛苦,但是要堅持。
親愛愛樂音樂實驗學校陳珮文老師是中興新村長大的孩子,到了親愛村才發現,部落和都市簡直是二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她發現,親愛國小的孩子,一半以上出自單親,放學後大多在部落遊蕩;家長酗酒暴力,或是孩子學著抽煙喝酒等,這些事都是自來都市的陳珮文無法理解。
直到陳珮文老師生病了,一個被標籤的壞學生主動關心她,讓陳珮文發現,其實,孩子是單純和良善的;孩子不壞。只是生長背景出了問題。
部落的孩子出現偏差行為,陳珮文自己的解讀是,孩子缺乏自信,因此,她決定,讓孩子學音樂,讓部落的孩子可以有一項學科以外,可以贏人的專長。
陳珮文老師說,如果他們什麼都不做,部落的孩子長大,就是他爸媽的樣子。他了解,這一切都需要改變。
陳珮文和王子建老師在南投親愛國小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為孩子買小提琴、學拉小提琴,還修理小提琴,最後還學著製作小提琴。他為了接送孩子到臺中、臺南學琴,買了中大型巴士,在假日奔波往返數百公里,更為了從部落到都市念音樂班的中學孩子,貸款買下房子,無止盡的付出。
果不期然,孩子學音樂之後,找到自信了。現在,親愛部落,沒有校園霸凌,沒有髒話,沒有抽煙喝酒,嚼檳榔,孩子甚至會勸家長不要喝酒了。
親愛的孩子大了,陳珮文辭去教職,到中興新村成立「親愛愛樂音樂實驗學校」,繼續帶著親愛國小的孩子往音樂之路邁進。
至於支持她持續的力量,她說,這是一條對的路,雖然很辛苦,但是要堅持;因為對孩子們做的事是改變他們的人生,即然改變的是一個人的人生,怎麼能夠給了種籽,任他自己發芽,就只能一直不斷的澆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