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食物的浪費,臺北市教育局明(6)日於金華國中辦理「學校廚餘處理經驗觀摩分享工作坊」,希望透過學校廚餘設備操作實地觀摩活動,增進與會者珍食惜食觀念,於校園中實踐珍食教育。
教育局表示,依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2014年報告,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約13億噸的食物被耗損或浪費,總價值超過7新臺幣22.5兆元,引起歐陸、東亞先進國家開始重視廚餘減量議題。臺北市教育局為減少學校午餐剩食量,在確保學生午餐營養、衛生、安全及足量的原則下,積極進行剩食減量。由學校透過源頭減量、剩食分配及廚餘利用等3大目標(源頭減量、珍食共享及廚餘再生)以及7大策略(合理備置備餐份數、學校及業者適時調整菜單、健康飲食教育融入課程、結合家庭教育、建立珍食分享機制、廚餘再利用及廚餘減量績優作法分享),合理控制學校午餐剩食量。
金華國中營養午餐每日菜色和剩菜都有家長的試食報告,學校也訂定剩食計畫,除了與里長及社福團體等合作,關懷弱勢不浪費外,也將學生的餐食廚餘作為小田園肥料。
教育局表示,透過「孩子、家庭、學校、社區、產業」五方共同串起剩食再利用行動,珍惜食物及分享利用的支持環境,落實校園廚餘減量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