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具反思彙整的學習筆記 可納入「學習歷程檔案」

2021-03-29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臺灣物理學會的建議

臺灣物理學會的建議

108課綱在高中實施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引領了學習現場的變化,連動了無法以紙筆測驗呈現的學習潛力與歷程,讓學生該如何以「學習歷程檔案」來呈現,臺灣物理學會提供具體的建議和做法,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周弘偉在會中也表示,未來「學習歷程檔案」將成為高中升大學備審資料的來源,關於課程學習成果,不一定是要科展作品或小論文,具有彙整與反思的學習筆記也可納入。

 

臺灣物理學會秘書長許華書指出,在高中自然領域的「探究與實作」的課程與設計上,是讓學生像科學家般進行探究與學習,目的在提升科學素養,「探究」才是素養的核心,而探究的過程可以分為對問題的論述、探究方法的設計、進而解決問題、組織素材與培養思辨能力。

 

在「探究與實作」的課程設計上,許華書舉例,有老師引導學生探討「為什麼傍晚與中午的天空顏色會不一樣?」「是什麼因素影響了日光的通過?」從課程或自然現象觸動尋找可探究的議題,並引導針對探究此問題的方法進行設計及善用科技軟體(像是Tracker)或工具對探究成果進行系統分析;並協助學生組織和呈現探究的成果。

 

而學生在課堂上應更為主動地運用所學進行探究學習;撰寫報告時可著重在發現或定義問題、規畫探究問題、成果的分析、組織和呈現成果與反思等部分,整理成系統性的報告。

 

至於學習歷程檔案,許華書說,學生除了呈現探究與實作的學習成果,也可將自己的學習筆記納入,但這種學習筆記不是傳統的課程內容抄寫,而是加上自己的彙整與反思,並以簡潔、邏輯性的論述與流暢的表達來呈現。

 

學生從課堂學習成果延伸的深度議題研究或報告,像是結合基礎科學知識和新科技發展的議題等,都可納入學習歷程檔案中,因為這些內容可讓大學端看到學生的組織、思辨、論述及基礎學科能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