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耗時近5年,完成首部專屬臺灣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臺」,只要輸入年齡、健康檢查數據等,系統就會自動計算出未來10年民眾罹患腦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並提供客製化的衛教訊息,幫助民眾遠離風險,找到健康。
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指出,過去國內大型醫院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工具大多採用國際常用的「佛萊明罕風險評估(Framingham Risk Score)」,但西方飲食、習慣與人種等與臺灣不同,預測力也會因地區族群有所差異,國健署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運用1993-199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串聯健保資料約1,350萬筆資料,建立出第一部專屬國人的慢性病風險評估模型。
賈淑麗說,只要在平臺上輸入性別、年齡、健康檢查數據等各種資訊,系統就會自動跑出10年後罹患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等5大慢性疾病的風險,罹病風險分級結果與警告,並提供衛教資訊與健康指引,讓民眾可以降低風險。
國健署表示,若民眾想知道罹病風險卻沒有檢查數據,可多利用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目前全國有6千多家院所提供40歲以上民眾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醫療院所名單可上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