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前瞻經費更新校園資訊設備 大幅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2021-03-24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教育部今天(24日)舉行「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及「建構公教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計畫成果發表會(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今天(24日)舉行「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及「建構公教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計畫成果發表會(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今天(24日)舉行「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及「建構公教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計畫成果發表會,4年來,利用前瞻基礎建設經費,建置或更新超過4萬間智慧學習教室,科技導入教學也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行政院規劃「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計畫」,補助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計畫,逐步改善學校的數位教學設備,如購買平板電腦、筆電、提升網速、改善網路設備等,從106年到109年,全國中小學建置或更新了4萬2,966間智慧學習教室,並增建227間資訊科技教室,教育部統計,透過資訊系統升級,有80%學生覺得課程變得有趣並能了解上課內容,約有70%學生喜歡跟老師或同學進行互動,約70%學生覺得使用智慧學習教室能夠專心上課,超過60%學生覺得使用資訊科技設備進行作業發表時有成就感。

 

教育部資科司司長郭伯臣表示,統計中更發現,學生的學習成效有大幅進步,尤其使用平板電腦、手機的個人化學習比利用大螢幕或投影機的學習效果更佳,因此增加個人化學習工具將列入前瞻2.0項目。

 

此外,前瞻基礎建設經費也用在建構公教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因為過去學校各自設置電腦機房,存在環境不佳、電力系統不穩定,網路頻寬不足等各項問題,透過前瞻基礎建設建置綠能雲端系統,由各縣市的教網中心設置機房,並透過雲端維護,各校的資訊組長再也不用負責維護設備及擔心資安問題,郭伯臣說,雲端資料中心大幅減輕學校的壓力,也讓資訊老師更有時間在資訊教學上。

 

本次成果發表會以成果報告、亮點短講、主題論壇、靜態成果展等多元形式進行,除展現計畫全程執行成果外,也邀請各縣市分享並交流經驗,相互學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