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興大解密蘭花花色及老化之謎登國際期刊

2021-02-17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興大校長薛富盛(右4)、副校長楊長賢(右5)、農資學院院長詹富智(右3)等人共同召開記者會

興大校長薛富盛(右4)、副校長楊長賢(右5)、農資學院院長詹富智(右3)等人共同召開記者會

蘭科植物含有超過28000多種以上的蘭花,是現今植物界中包含種類最多的科之一。​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楊長賢所領導的團隊,提出的「花被密碼」進一步研究發現,具有調控花朵顏色、花萼花瓣老化及花柄凋落等多重新功能,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簡稱生技所)講座教授/副校長楊長賢所領導的團隊,五年前曾提出「花被密碼」(Perianth code,簡稱P code),證實了蘭花唇瓣形成的原因及機制,解開蘭花花朵美麗的秘密。楊長賢指出,「花被密碼」的發現突破過去對植物B群MADS基因的專一研究,他們提出B群基因的蛋白質必須與一群AGL6的蛋白質形成蛋白質四聚體的複合體,一種為「唇瓣複合體」 (L complex),其控制唇瓣的型成,另一種為「花萼/花瓣複合體」(SP complex),其會抑制唇瓣的形成,使花器產生花萼/花瓣。

​楊長賢領導的團隊接著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花被密碼」SP 及L複合體中的B及AGL6 MADS基因,除了具有原來的調控花器中唇瓣/花萼/花瓣形成的重要功能外,竟然還具有調控花朵顏色、花萼花瓣老化及花柄凋落的多重新功能。這項研究成果已於2月10日線上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之系列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此項研究是由楊長賢指導興大生技所博士後研究員徐杏芬、陳偉翰、碩士生沈怡璇 (共同第一作者),及博士後研究員許巍瀚、毛婉廷等共同完成,是一個完全由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獨力完成的研究成果。

​最後楊長賢教授表示,此研究成果要感謝科技部尖端計畫及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特色研究中心經費的挹注,國家能長期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終能開花結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