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動物醫療品質,並降低醫療糾紛,臺北市獸醫師公會與臺北市動物保護處今(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推出全國第一份「公版動物手術、麻醉暨醫療同意書」,藉由同意書中明確的文字說明,搭起獸醫診療機構與飼主間溝通的橋樑,減少寵物醫療爭議。
國內動物保護意識抬頭,加上不少民眾將寵物視為家中的一份子,有鑑於近年來犬貓老年化和醫療議題備受關注,寵物醫療也邁向精緻化發展。臺北市產業發展局林崇傑局長表示,每年臺北市約有10到15件的寵物醫療爭議事件,多半都是因為獸醫師和飼主間溝通不良所引起的糾紛,例如,飼主認為獸醫師沒有清楚說明寵物的病情、治療方式和風險,而獸醫師卻認為在手術前都已經清楚告知,雙方各執己見,常常使得調解陷入僵局。因此,在去(109)年臺北市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的支持下,臺北市獸醫師公會和動保處設計規畫了這一份公版的動物手術、麻醉暨醫療同意書,讓飼主與獸醫師雙方能彼此信任,這不但有助於營造良好的醫病關係,相信在未來不僅是在臺北市,更可能推廣到全臺灣,帶來正面的影響。
臺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張振東表示,這份專屬於毛小孩的醫療同意書是以衛生福利部公告的手術、麻醉同意書為模板,共有三頁,第一頁是清楚條列出獸醫師應告知飼主的說明事項,第二頁是確認飼主充分知道與理解醫療內容、形式和風險,而第三頁是備註常見的注意事項,將獸醫師和飼主雙方的權利義務清楚條列式說明,確保飼主是在「知情」的前提下,「同意」自己的毛小孩接受手術,並讓飼主及獸醫診療機構雙方在進行寵物醫療行為前有明確認知與共識,創造寵物、飼主及獸醫診療機構友善互動的多贏局面。
家中有4隻毛小孩的安樂媽媽說,人類有醫療同意書,寵物也應該也要有一份,讓診療說明內容以白紙黑字條例出來,也讓飼主跟獸醫師有良好且清楚的溝通,這不但讓飼主安心,也可以提升寵物的醫療品質。
臺北市動保處呼籲飼主,當毛小孩生病時要為牠們選擇合法的獸醫診療機構,才能提供具有保障且完善的醫療服務,飼主也可以在要執行手術、麻醉或重大醫療事項前要求和獸醫師簽訂公版獸醫診療機構手術、麻醉暨醫療同意書,保障飼主與寵物的權益。如果想瞭解這份公版的寵物醫療同意書,可到台北市動物保護官方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