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保存在地文化 德義堂吳登興發揚龍鳳獅

2021-01-26 發佈 曾筱婷 彰化
吳登興指導飛沙國小龍鳳獅隊(圖片來源:飛沙國小)

吳登興指導飛沙國小龍鳳獅隊(圖片來源:飛沙國小)

雲林縣飛沙國小的龍鳳獅隊屢獲佳績,在109學年度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囊括8項特優,指導教練吳登興是幕後推手之一。他是雲林縣北港鎮「德義堂」的第五代傳人,和曾於飛沙村飛王宮授業的吳惡牛師出同門,他認為,龍鳳獅除了增加偏鄉學生的信心,也能累積在地記憶、促進世代對話。

 

德義堂由清朝水師劉美堂創立於光緒20年(1894年),第二代為蘇大鼻,第三代為吳惡牛,第四代為吳炎林,也就是吳登興的父親。北港一帶宗教活動頻繁,德義堂在拳術、陣頭、配樂、道具等方面表現出色,技藝流傳至鄰近區域,成為地區特色之一。

 

德義堂第三代傳人吳惡牛曾於飛沙村的飛王宮授業多年,龍鳳獅因此一度盛行當地,後來由於時代變遷,舞獅逐漸沒落,只剩下鑼鼓隊。如今,飛沙國小鼓勵學生接觸龍鳳獅,並以此「舞」出一番成績,不僅復興即將失傳的傳統藝術,更讓學子和家鄉產生連結。

 

吳登興分享,學生舞獅舞出名堂,經常受邀參加當地活動,長輩們看到熟悉的陣頭,往往驚喜又欣慰,還會主動向晚輩切磋討教。他表示,龍鳳獅陣已經被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有其保存的必要性,傳承這項技藝,既能加深世代之間的情感,也讓學生更有自信。

 

吳登興說明,目前升學管道漸趨多元,學業不再是唯一選才標準,彰師大、中教大、國體大、臺體大、文化大學等校皆招收相關學生,偏鄉學生投身傳統藝術,除了發揚家鄉特色,也更有機會超越城鄉差距,從萬千學子中脫穎而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