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天氣裡,泡湯可說是一大享受,為了強化溫泉浴池衛生安全管理,臺北市衛生局在每年10月到隔年2月的泡湯旺季,每月都會進行水質抽查;每年3月至9月的泡湯淡季則是每3個月抽檢水質1次,同步檢驗總菌落數及大腸桿菌群這2項微生物指標,維護水質的安全。
疾病管制科余燦華科長表示,依據「臺北市營業衛生管理自治條例」,臺北市衛生局列管53家溫泉業者,去(109)年1月到11月共抽查了340家次,溫泉水樣抽驗共有548件,不合格17件,不合格率3.1%。和去(108)年不合格率3.55%相較下明顯下降,顯示溫泉業者自主管理情況比往年來得好。
臺北市衛生局為了加強營業場所衛生管理,每年進行定期稽查,稽查重點包括:場所應設有專人管理營業衛生、從業人員應每年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營業場所應維持環境整潔衛生並設置病媒防治設施及水質清潔管理重點等。
余燦華科長也呼籲民眾要留意泡湯安全,進入浴池前須將身體澈底洗乾淨,並考量自身狀況,像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與血友病患,或是皮膚敏感度差,空腹或是吃太飽都不適合泡湯。另外也請民眾留意溫泉業者公告的酸鹼值及水溫標示,泡湯時間以不超過10-15分鐘為原則,注意補充水分,眼睛避免接觸池水,如果身體有任何不適,請立即離池並通知服務人員。
因應COVID-19肺炎疫情,為降低營業場所內傳播風險,衛生局也請業者落實衛教宣導,訂定工作人員健康監測計畫及消費者健康管理;於場所入口處進行體溫監測,以酒精消毒雙手。如果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勸導就醫,回家休養。也加強空間維護、人員管制、防護用品設施準備及消毒。針對經常接觸的表面應有專責人員定期清潔,每天至少消毒1次,如顧客人數眾多且出入頻繁,應適度提高消毒頻率。同時也請民眾配合業者實施體溫量測及症狀評估,如果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應配戴口罩,立即就醫、在家中休息,儘量避免前往公共場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