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何先生為公司老闆,罹患乾癬的28年中為此身心俱疲,甚至影響到工作及客戶關係。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洪琡茹醫師評估後,由於患者不定期往返兩岸,無法每週接受兩次以上紫外光照治療; 又因肝功能異常而不適用免疫抑制劑,因此建議接受最新生物製劑治療。結果,治療一個月後頭皮病灶完全消失,四個月後甚至連指甲病灶都大幅改善!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洪琡茹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皮膚發炎性疾病,病灶為界限明顯鮮紅色斑塊伴隨大量脫屑; 癩痢頭(癬)則是皮膚黴菌感染,會造成斷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疾病。洪琡茹醫師強調,乾癬不同於黴菌疾病、絕對不會傳染。至於生長在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通常集中在頭頸和臉部,頭部的病灶很少超過髮際線,身體也少有病灶。不像乾癬通常遍佈全身,頭皮病灶常超越髮際線,也常合併指甲變形。
洪琡茹醫師表示,全臺灣罹患乾癬患者大約為20萬人,每年新增3000人,但其中僅有5萬名患者規律就醫。特別提醒乾癬患者,乾癬不只是皮膚上面的疾病,有30%的患者會合併關節腫脹和變形,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明顯升高。務必定期在皮膚科醫師門診追蹤,做良好的疾病控制,杜絕併發症。
洪醫師表示,在20年前,透過治療乾癬能夠清除病灶75%已是難得可貴,但現代醫學不斷精進,日新月異,近期的生物製劑已經將治療目標訂在90%甚至100%,兼具低副作用,並且完全不影響肝腎功能,對乾癬患者是一大福音。至於不同生物使用頻率不同,兩週一次到三個月一次不等,可依需求諮詢醫師。研究顯示,發病兩年內使用生物製劑以及初次使用生物製劑的患者,治療至病灶完全消失後,甚至有8~10%的患者乾癬沒有再復發。這對於乾癬的病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突破。
洪醫師強調,乾癬病灶消失,甚至是長時間不復發,隨著治療方法和藥物的演進,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請重新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及早諮詢皮膚科並接受正規皮膚科治療與定期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