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林務局出版新書 剖析企業環境永續方案

2020-12-28 發佈 王唯瑾 臺北
中興大學柳婉郁教授進行導讀。(林務局提供)

中興大學柳婉郁教授進行導讀。(林務局提供)

林務局與台灣環境教育協會合作出版《永續的里山自然資本經營》,今(28)天上午在林務局大禮堂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中興大學林耀東教授及柳婉郁教授進行引言及導讀,讀者參與新書發表活動,一同認識生態多元價值。《永續的里山自然資本經營》一書原由日本經濟新聞社生態編輯記者藤田香編著,取得日方授權翻譯在臺灣出版。書籍內容由環境、社會與企業管理的角度切入永續林業、永續海鮮、水資源、土地利用及農業生產等友善措施,更以QR code方式連結台灣目前政府及企業友善措施。讀者可以延伸閱讀,更深入了解相關政策,並認識自然資源的多元價值,同時體認消費行為也會決定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成果。

 

這本書由里山永續生態系統出發,探討生物多樣性的行動實踐,從單純的野生動植物保育、到整體供應鏈對地球自然資本與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衝擊,並進一步闡述實例,帶領讀者探看日本多家企業如何在原料獲取、生產製造、乃至後端廢棄處理等過程,發展出對環境更友善並納入生物多樣性思考的做法。此外,在保護自然資本的同時,也透過創造共享價值提升公司競爭力與改善農家勞動環境,不但創造經濟價值,也創造社會價值。

 

林務局表示,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經由複雜的運作,提供多元的產品及服務,對人類社會與環境帶來諸多效益,包括提供食物及用具、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與土壤、維護生物多樣性、孕育文化及遊憩等。這些效益不論是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廣義上皆稱為「生態系服務」。《生物多樣性公約》關心經濟、社會及環境間的平衡,公約設定2050年願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希望生物多樣性能受到重視、保護與合理利用,讓所有人能分享生物多樣性帶來的惠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