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力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臺師大教授今天(24日)指出,本土語言已經面臨消失的困境,呼籲政府應該推動臺語等本土語言成為新雙語,從政策、流行文化上,創造新雙語環境,讓社會吹起「新臺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主任許慧如表示,本土語言正快速流失,以臺語為例,根據中央研究院的調查指出,25歲以下能流利使用臺語的不到5成,許多年輕的夫妻也不講臺語,加上國家傾全力推動華語、英語的雙語政策,讓臺語等本土語言在下一代岌岌可危。
許慧如指出,使用雙語對大腦有幫助,可延緩失智,當然也可減輕國家長照負擔,與其只推廣沒有環境的英語,不如復振我國的本土語言,營造新雙語環境。
許慧如觀察,近期臺語戲劇、流行歌曲受到年輕人歡迎,在網路平臺也有廣大收視群,輸出東南亞等國成績亮眼,成為一股新臺風,她建議應該把握這股文創風潮,政府在前期多補助流行文化作品,製作臺語戲劇、音樂等年輕人願意接受的方式,打造臺語流行文化,讓新一代願意重新開口說。
此外,她也建議從政策面將本土語言、英語、華語納入整體國家語言規劃,儘速設立本土語言專責研發機構、積極輸出臺語流行文化,甚至提供更多誘因讓幼兒園、托育機構的教保人員,能多講本土語言,從日常生活營造本語語言環境,重新颳起「新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