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教育局致力推動閱讀教育,特別邀請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陳欣希教授,帶領13位專業國中閱讀推動教師聯合編撰「素養五力實戰課—聽說讀寫做的多元評量」套書,並於今(11)日舉辦新書發表會,作為教師增能的最佳輔助教材,也是學生建構核心素養的入門書,更是家長了解新課綱的第一首選。
108 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所以學習不限於是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將生活與學習結合。臺北市教育局曾燦金局長表示,閱讀教育的目的除了讓孩子能理解和表達外,也能學習如何檢索有用的資訊並加以應用。另外,輔以跨域統整與團隊協作的運用,讓學生能夠學得更多、學得更快。曾局長強調,閱讀教育的推動除了教學外,也必須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透過「素養五力實戰課—聽說讀寫做的多元評量」的教學和評量機制,讓素養導向能真正實現在學生的學習上。
陳欣希教授表示表示,本套書的編輯靈感是源起於臺北市國民中學深耕閱讀推動小組舉辦第二、三屆的「國中閱讀知識王」活動,這項活動即是實踐了「核心素養」的理念,複賽時透過「紙筆評量」篩選進入決賽的隊伍;決賽時,除了檢核閱讀理解之外,還結合了生活應用、多元表達、實踐創思,以及校內外合作等方式,增進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並能進一步運用書中所學知識實踐於生活中。
「素養五力實戰課—聽說讀寫做的多元評量」套書是以素養評量為核心,內容涵蓋「理解、表達、檢索、應用、合作」等核心素養力與「多元評量的設計與運用」,透過分享各類文本的評量示例,提供培養學生具備核心素養評量設計具體可行的實踐方向,藉此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及閱讀理解力。
如何將這套素養書籍運用在教學現場呢? 陳欣希教授說,學校老師可以依照時間的多寡和閱讀的目標來彈性運用。無論是一周只有10到30分鐘的閱讀課程時間,或是將閱讀教育訂為校定課程的學校,一周有2到3節課的時間,皆能使用本套書進行課堂教學。另外,針對國中生的閱讀教育將以長文本為主,學生只讀短文是不夠的。尤其,現在會考考題多是篇幅較長的文章,因此要讓孩子能養成完整讀完一本書的能力和習慣,還要能夠理解內容,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陳教授說,套書除了提供給老師作為課堂教學之用外,學生也可以將這套書作為是自學素材,藉由書中的內容和評量累積個人的閱讀素養,甚至家長也能夠一同來瞭解。
萬華國中林晉宇同學表示,互動是學習的重要關鍵,從互動的過程中將可訓練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她認為「素養五力實戰課—聽說讀寫做的多元評量」套書能讓學生找到閱讀的關鍵,瞭解素養的含意。現在段考常有長文本,靠著平日的閱讀策略的訓練和累積,可以抓到文章中的重點,有效提高閱讀效率,也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
教育局曾燦金局長表示,「素養五力實戰課—聽說讀寫做的多元評量」這套書將發送到北市各國中學校,作為教師推動閱讀教育的參考素材,培養學生理解、表達、檢索、應用、合作等五大能力,未來也將持續建構學校推動閱讀的策略與動能,並以經典閱讀、長文閱讀、數位閱讀及跨域應用的4大主軸,持續落實素養導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