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除了用眼睛看之外,也能用耳朵聽。為了增進學生對環境的感知能力,進而建立愛鄉愛土的在地情懷,臺北市老松國小及鄉土教育中心特別與萬華社區大學合作,舉辦「萬華聲音印象」特展,除了讓學生透過聲音認識萬華地區的文化特色和空間記憶外,也體驗聲音藝術所呈現的多元形式。
老松國小林明助校長表示,學校過去曾與廣達基金會合作「鳴蟲特展-蟲蟲大樂團」校園巡迴展,將自然生態連結音樂藝術,鼓勵孩子用「耳朵」認識大地與環境,本次特展則是讓學生耳朵感受萬華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特展內容將融入於藝術領域課程所進行的五感體驗活動,由老師帶著學生透過聲音的體驗,培養他們的感知與覺察能力。孩子們回到學校後也能嘗試去聆聽、蒐集校園或生活周遭的聲音,進而開啟想像力與創造力,應用在生活及藝術領域。
聲音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張欽鵬主任表示,生活周遭處處有聲音,透過聆聽就能夠以不同於視覺的角度認識在地,進而認同、守護這塊土地。鄉土教育中心致力於將在地文化融入在教育中,本次特展就希望讓學生能走出教室到戶外踏查,不是用眼睛看古蹟建築而是用耳朵仔細聆聽,像是龍山寺的誦經聲、菜市場的叫賣聲等專屬於萬華在地的特有聲響。
想知道電影、戲劇中的聲響是如何創造的嗎?在擬音展區中有數個小道具,學生可以動手操作,製造出風聲、雨聲以及腳步聲。除此之外,透過展場的學習單,也能讓學生更加瞭解本次展覽的主題與特色。
配合本次特展,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在11月28日舉辦「耳朵看世界:大人小孩聽聽看」,在策展人蕭芸安的帶領下,以遊戲和活動的方式打開大朋友與小朋友的耳朵,學會專注聆聽的能力,同時透過親子合作,模仿、創造各種有趣的聲響,透過聲音感知環境,透過聲音描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