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用設計美學改造竹東高中 新指標解決校園訪客迷路問題

2020-11-05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教育部為了協助學校以美感解決校園環境問題,培養學子從生活中感受美,「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計畫透過專業設計力量的導入,以減法設計思維進行校園環境診斷,營造具美感的學習環境。

 

位在山坡地上的新竹竹東高中校地廣大,由於沒有清楚、統一的標示指引,經常讓訪客在校園內迷路。風泉設計黃維瀚總監表示,指標系統對於公共空間來說,是非常重要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對象。當他第一次踏進竹東高中的校園時,發現有很多顏色不同也與自然環境衝突的指標。勘察了校園環境後,黃維瀚設計師認為,學校要有一個總覽指標,清楚告知學校每一層的方位以及建築物的所在位置。另外也在校園每一階設立指示牌,學生或訪客遇到臺階時可以看到方向性的引導,並善用減法設計,讓校園變得更乾淨、更漂亮。

 

黃維瀚設計師選用檯灣已故名畫家蕭如松老師曾在竹東高中的寫生作品系列,以澄澈的畫風及沈穩內斂的色彩為基底,打造出一款竹東高中專屬、崇高精神象徵的指標系統。

 

指導委員陳永基表示,竹東高中的校園指標經過改造後,在功能上、色彩上都能與環境相結合。將減法設計落實在校園中,指標雖然不一定要很大、很多,但當你需要的時候就能看到它。

 

竹東高中教務主任李佩驊表示,改造後的校園指標發揮其功能,為訪客清楚指引方向,而具有設計感的指標也獲得到校藝術家的肯定,認為極具設計美學概念。

 

黃維瀚設計師希望指標美學將成為一個新的實驗室,讓同學、老師、校方共同來營造未來教育的藍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