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會隨年紀逐漸萎縮,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症的風險。由於失智症為不可逆的疾病,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良好飲食可以延緩大腦老化,對情緒也有正向幫助。推究這些飲食含有較多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具有刺激神經、降低氧化壓力、調節發炎反應等功能。
要吃出好腦力,許惠玉主任建議民眾在平日飲食中多攝取蔬果類、未精緻的五穀雜糧、豆類、魚類等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另外,有些對大腦不健康的食物,像是含糖飲料、甜食、油炸食物、香腸、熱狗、火腿等加工紅肉,以及人造奶油,要避免攝取。
許多研究顯示,身體只要有活動就能降低認知功能衰退及改善情緒,有助於腦部健康。不過許多銀髮族退休後時間變多,但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覺得退休就是要輕鬆、沒動力或是覺得運動很累的因素而動不起來,許惠玉主任說,越是不動越容易虛弱,形成惡性循環,甚至讓失智症提早報到,所以鼓勵民眾要多動。
董氏基金會鼓勵民眾落實+10行動,也就是每天比現在多花10分鐘活動身體, 包括做家事、外出增加走路和騎單車的機會、多利用附近公園和運動設施、週末和家人外出活動,即使是在家看電視,也可以同步進行簡單運動和伸展。
維持大腦健康,除了吃好、多動外,睡眠品質也相當重要。董氏基金會表示,睡得好的人通常較健康、體位較正常,認知功能也比較好,建議民眾每天最佳的睡眠是7到8小時。另外,假若有失眠問題的長者,白天可多出門活動,曬曬太陽增加活動量,提升晚上的睡眠品質,同時也能增進社交互動,讓大腦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