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希望藝廊展出「鬱見針愛」喀爾瑪克自然人文特展,以俄羅斯聯邦境內喀爾瑪克蒙裔共和國的地理位置、遷徙歷史、自然生態、人文藝術與宗教文化等面向,讓觀者認識不同地區的蒙藏文化藝術,展期至9月23日止。
臺東生美館指出,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除分布於蒙古國及中國大陸內蒙古地區外,俄羅斯聯邦境內亦有3個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屬蒙古族裔與藏傳佛教文化圈,分別為喀爾瑪克(Kalmykia)、圖瓦(Tuva)以及布里雅特(Buryatia),因區域不同,有其特殊的文化風貌。
除了透過攝影呈現蒙藏文化外,特展也特別展示「唐卡」,喀爾瑪克蒙古族多信奉藏傳佛教,其中充分展現藏傳佛教內涵的「唐卡」(Thangka),是一種卷軸形式的繪畫藝術,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唐卡題材包羅萬象,包括宗教、醫藥、天文曆算等,其風格受到周遭多元文化的影響,因而發展出不同畫風流派的唐卡藝術;除傳統以筆繪創作的唐卡外,也有以刺繡、織錦、緙絲、貼花、堆布等不同材質呈現。
一幅唐卡少則數月、多則經年才能完成,欣賞這些唐卡佛像畫作,不僅可藉此瞭解其所代表的藏傳佛教內涵,更能從形象、色彩及構圖當中,感受到宗教藝術的文化底蘊。
館方表示,展期剛好巧遇臺東金針花季,恰與喀爾瑪克每年3月至9月鬱金香盛開時節相呼應,鬱金香在當地稱為「幸運之花」,象徵大地的復甦及幸福的降臨,希望讓觀者看展時感受到幸福,同時領會喀爾瑪克自然生態、人文宗教等面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