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龍埔國小教師施信源,多年來積極投入資訊融入教學、差異化以及混成混齡學習創新研究,更是在今年疫情期間,協助教育部、教育局推動「停課不停學」政策,改變臺灣線上教學風氣,也開啟了全臺數位學習的風潮,因此榮獲杏壇最高榮譽的師鐸獎,施信源老師堅信,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推廣,才能讓更多老師投入,改變臺灣的教育邁向未來,因為良師必定會興國。
龍埔國小教師施信源將資訊融入教學行之有年,近年來不僅成為示範教學,也是大家紛紛想效仿的對象,他說當時只是看到很多孩子接受這麼多年的教育,卻最討厭學科,所以就想嘗試用資訊去改變這件事。當孩子看到電腦、筆電、平板出現在教室的時候,他們有濃厚的興趣,更感動的是,看到孩子算數學或是參加數位國語文活動,他不想下課,這時才發現數學不是真的無聊,是我們要改變教學的型態,因為孩子覺得好玩、有趣,他們開始盯著螢幕動手算,慢慢回復數學信心,這一塊是很值得去著墨的地方。
至於父母最關心的成績,施信源老師說,成績就像錢一樣,談成績很俗氣,但不談又不行,透過科技融入,學生開始精熟學習,相對成績就有明顯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不討厭學科了。施信源老師舉例,我們班有五個滿分,隔壁班沒有使用資訊融入教學一樣有五個滿分,成績上或許不會差太多,可是最棒的是,「我們班的孩子喜歡上數學課」,這件事就贏了。孩子到底是被迫填鴨,必須考好一場試,還是說他有動機跟熱情去參與學習,這件事就落差很大了,透過資訊融入數位放大學習,孩子們就會重新燃起學習的需求或是熱情。
然而今年初受到疫情影響,教育部與各教育局處以「停課不停學」紛紛推出線上學習策略,施信源老師也大讚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中央地方一條心,只是為了保障學生的受教權益。他說,臺灣算是第一次遇到有可能停課,但老師們又希望課程可以繼續,這時就必須用到視訊軟體,而教育部的長官很快就召集專家學者擬定策略,教育局則聆聽第一線老師的聲音並給予相關資源,從上到下,下回饋到上,彼此為了孩子學習不中斷,大家全部動起來,只為了讓臺灣的教育停課不停學,這也算是另類的「臺灣之光」。
這次雖然是個危機但卻成為轉機,更棒的是還能變成契機,因施信源老師擔憂,臺灣還沒有真正遇上大規模的停課,當疫苗尚未問世前仍不可掉以輕心,目前停課不停學的策略,都僅是模擬狀況,未來真的遇到時,是不是能順利的銜接上線上學習,因此接下來必須去思考,是否要將「線上教學」列入「防災演練」,每年固定一至兩次,透過線上平台來做學習的模擬訓練,讓大家不要跑掉這個感覺,未來若發生天災同樣就能立即上手。
至於現代的學生雖然是人手一機,但仍有一些設備缺乏的弱勢家庭無法使用,是否會導致學習上的落差?施信源老師提到,教育部已跟四大電信商合作,若家裡網路不夠,會立即提供SIM卡免費使用,在軟體的部分,不管是教育部因材網、民間的均一教育平台、Learn mode學習吧或Google meet的軟體需求都很簡單,有的僅是網頁架構,不用安裝APP直接用瀏覽器即可,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各校都有很多企業捐贈的中古筆電或是教育局處提供的載具,讓學生跟家長不必擔心資源不足會落於人後。
施信源老師也分享學生給予的回饋,他說,學生曾對自己說過,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上課可以上到改變臺灣教育,學生發現這兩年接受資訊融入教學的過程,有許多學校的校長或老師會來觀課,甚至還有國際學者前來取經,孩子們發現,原來自己小小的力量,只要不斷的努力,就可以改變很多事情,甚至帶回家影響家長。父母們都非常驚訝,原來科技融入教學,可以做到全國都知道,甚至變成示範,他們就更肯定龍埔國小、肯定教育、肯定新北、肯定教育部為孩子們所做的努力。
以前從不報名獎項的施信源老師總是默默地去做,就只是希望能為孩子做點特別的事,如果能因為得獎,讓更多的老師、家長看到孩子們的轉變,得這個獎才算是有真正的價值。最後施老師說,這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嘴巴上若講著感謝實在是不夠,只能努力再努力,為了給臺灣的孩子一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學習路上是開心的,用行動來證明沒有辜負每一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家人、夥伴與長官,因為始終堅信著,良師必定興國且可以改變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