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耕耘亞洲兒少公益的至善基金會,每年支持了約9萬名孩子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走過25個年頭,董事長柯欣儀表示,至善一開始只是個小團體,在經過協會改制成基金會,一路走來,所有的董監事成員都是無酬為公益付出。柯董事長說,在至善草創時期她只是到偏鄉幫忙發送物資的志工,另一位董事袁立德醫師也參與至善25年了,一直為越南中部畸形兒奔走在臺越兩地。
至善基金會洪智杰執行長表示,今年是他進入至善基金會第20年。當年他學成歸國加入至善,看著至善的服務從臺灣逐步擴及到亞洲四地,身邊並肩工作的夥伴從年少到白頭,感觸是格外地深刻。他始終忘不了當年至善前往原住民部落進行服務,部落長老反問他「至善願意待多久?」,也因為這句話讓至善不管到哪個社區、哪個族群,始終抱持著尊重、同理、平等的態度,和當地一起照顧孩子,相互陪伴、學習成長。
提到陪伴,洪執行長說,「陪伴」與「培力」是至善基金會25年來的關鍵字。「陪伴」是需要信任且長期地關懷;「培力」是與教育有關,必須具備學習力、對話力與創造力。洪執行長說,當遊走在不同文化領域時,需要以謙虛、尊重、對等的學習態度來認識不同的國家、族群,彼此學習,並透過好奇開啟對話,透過瞭解和同理產生連結,而融合多元觀點,發展出創新的服務,讓服務對象的潛力能因此被發掘且充分發揮,這就是「至善式的培力」。
洪智杰當場舉帶著馬里光孩子來到現場的沙美老師為例,沙美是馬里光部落的婦女,十年前她加入至善,和部落、至善一起照顧部落幼兒,她去上保母、親職教育課程等,成為孩子們的老師。至善和部落一起透過培力,實踐泰雅族傳統「共同照顧」的精神,讓偏鄉孩子有穩定的照顧資源。
至善基金會在服務滿25周年之際,特別邀請金鐘影后溫貞菱擔任年度愛心大使,她也在今年6月到了新竹縣尖石鄉的馬里光部落,擔任2天1夜的陪伴姊姊。溫貞菱回憶這2天1夜的志工服務中,她和孩子一起吃飯、玩耍、唱歌、念故事書,孩子們還教她如何製作趕鳥器。原以為她到部落只是去教導孩子一些事,但跟孩子實際相處後才發覺,其實他們教給她很多東西,像是對這世界的想像力、好奇心,以及孩子是如何愛這個世界。
溫貞菱說,讓她深為感動的就是至善基金會在馬里光部落據點服務的社工和老師們。從他們身上看到陪伴與培力的力量,真正的陪伴不只是給他玩具或是呆在身邊,而是要真誠地與孩子對話,回答他的問題,讓他感受到愛與陪伴。當你投注在一個孩子身上,這個愛將來會用更大的力量,把更多的愛再帶給全世界的人。
溫貞菱紅著眼眶說,雖然平時透過視訊陪伴孩子聊天,但有好幾次都很想放下工作到山上陪著孩子去溪邊玩水、唱歌、抓蟲。在至善基金會25周年記者會現場,溫貞菱所惦記的孩子們突然現身,讓溫貞菱十分驚喜又感動,孩子們還送上了小米花束,讓現場氛圍倍感溫馨。
走過25年歲月,至善累計有50,000名捐款人的支持,在亞洲四地每一年支持約90,000孩子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目前仍有孩子需要社會關懷、支持、聆聽、陪伴,至善基金會表示,很榮幸獲得許多企業響應亞洲兒少公益,也呼籲社會大眾能一同關懷孩子,加入「培力與陪伴,不止於至善」的捐款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