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與教育部宜花東區域推動中心執行「教育部潔淨能源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已完成建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設置訓練站及各式系統評估檢測設備,於6日至11日再次對外招生,開設第二期太陽光電系統設置技訓班。
課程中邀請國立東華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群、工業技術研究院與產業界專業講師。講授工程識圖、能源管理系統、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之安裝維修、線路檢查與故障排除及再生能源相關法規等學科考試範圍,並包含並聯型、獨立型術科實作及水面型太陽光電設置教學。讓參與技訓專班的學員能學習一技之長,期望能順利通過太陽光電設置職類乙級技能檢定考試並取得證照。
為達成我國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並透過電能躉購制度、示範獎勵、補助辦法及綠色金融等配套措施,給予設置誘因。其中在太陽光電系統設置規劃上,又以裝置容量20GW為目標。
擔任本次訓練班教師的光電系林楚軒主任指出,訓練班課程包含併聯型與獨立型系統設置、太陽光電設置乙級技術士考試注意事項等內容,此綠能場域將成為地區性、乃至東臺灣太陽光電技術人才的培訓基地。
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白益豪主任表示,東臺灣有許多區域之日照條件適合發展太陽光電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設置人才相較於西部略顯不足,透過計畫補助來培育東臺灣在地種子人才是首要方向,這也是東臺灣在公民電廠實踐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民眾不僅可累積技訓之經驗、配合當地需求自主技術與管理,還可將發電收益挹注於地方、弱勢、公益及創造在地就業機會等,讓再生能源不只是發電,更是一種社會價值的實現。
依據第8次全國科技會議、第28次科技顧問會議、產業策略會議、全國能源會議之結論及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政策,教育部研擬科技計畫推動策略,其中「促進綠色節能永續」即為重要推動策略之一,而提升人才素養及創新人才培育更是施政重點。另一方面儘管太陽光電相較於火力或核能發電對環境的影響比較輕微,如何慎選設置場址降低當地的生態及農漁產業的衝擊,讓開發者跟政府能有效利用並達到雙贏的目標也是未來值得省思與評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