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車文教基金會在今(109)年5月針對全臺灣的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生進行媒體現況與識讀能力調查,結果發現有8成的青少年在自評媒體素養上給予及格的分數,平均為74.1分。另外,近年來假新聞、假資訊事件時有所聞,但在調查中有45.8%的青少年表示近期內沒有收到假訊息。對此,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青少年對於自己的媒體識讀能力給予高分,但實際上是否真能辨識訊息的真假,值得深入探討。
雖然現在青少年常使用網路平台,但是有7成的青少年最常閱讀的資訊平台為電視(73.8%),其次是Facebook(50.0%)及Instagram(29.2%),在眾多的資訊來源中,將近6成5的青少年最信任電視所傳達的訊息(64.7%),其次是報紙(20.6%)。
隨著媒體平台多元發展且使用門檻降低,訊息的傳遞與接收比過往更為容易,也造成假訊息的氾濫。青少年最常收到的假訊息為詐騙資訊(19.3%),其次分別為衛生醫療和政治政策。而青少年平常最愛轉傳的訊息為國內時事、動漫小說以及流行時尚。
面對到資訊爆炸的時代,父母該如何協助青少年判斷訊息的真假呢?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建議,接收到訊息時,首先是保有警覺性去判斷訊息的真假,例如這則訊息是來自於哪個來源管道,是否有作者或是記者的署名。接著則是詳細閱讀內容,查看訊息內的人事時地物,並從中判斷訊息的真假。除此之外,也可以善用第三方公正平台,像是MyGoPen、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或是LINE訊息查證平台,協助判斷訊息的真假。
媒體與生活緊密相連,從電視、網路、廣播、報紙、雜誌與手機等管道,傳遞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訊息,不但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與思維,也影響了青少年的價值觀。金車文教基金會表示,建構媒體素養的知識鷹架尤為重要,希望透過政府與民間單位的努力,提供多元且紮實的媒體素養資源,為青少年打造良好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