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環保署跨部會合作進行科技執法 把關離岸風電開發

2020-06-24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副總隊長姜祖農介紹無人機使用成效。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副總隊長姜祖農介紹無人機使用成效。

綠能已經成為當今重要的目標,但目前陸續展開施工的離岸風電案件,因為開發地點位在海上且工程複雜,面臨現場監督不易的疑慮,因此環保署展開跨部會合作,包括經濟部能源局、海洋保育署、海巡署等部會,共同善用科技執法,加強橫向溝通及資訊交換等作為,確保開發單位能確實去落實環評承諾。

 

我國目前通過環評審查的離岸風電案件有24件,近年也陸續展開施工作業,但是離岸風電的計畫工程複雜且位在海上,督察難度也高,因此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副總隊長姜祖農表示,為了避免受限於海上執法權以及涉及各領域的規範,像是海域水質、海洋生態或文化資產等等,邀請了8個部會15個機關共同來合作,建立跨部會合作平台,透過雲端與溝通平台各司其職,環保署的部分也會落實執行環評監督權。

 

除了跨部會合作,為了降低人員頻繁出海的風險,環保署運用科技執法,像是無人機,可以遠距的來做監控,目前最高續航力可以達到一個小時,並在30分鐘內就可以飛到近海的施工處,進行蒐證,影像也會即時傳回來,另外也有船舶辨識系統,掌握開發單位是否有履行環評承諾,派遣足夠的鯨豚觀測船或是觀察員,就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做到最有效率的蒐證。

 

環保署去年已針對開發單位沒有派遣足夠的觀察船與鯨豚觀察員,掌握相關事證後依法最高罰緩新臺幣150萬元,未來也會持續透過科技工具的查核、專家學者輔助及各相關部會機關合作的機制,督促開發單位是否有善盡責任,落實執行環評承諾,達到綠能建設、生態保育、環境保護三者共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