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選擇針灸療法改善病狀,花蓮一名四十多歲男子,針灸完之後卻出現紅腫,甚至疼痛到無法行走,就醫後發現是針灸傷口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門諾醫院急診科醫師陳永昌表示,皮膚是身體的第一層防線,一旦受傷有傷口或是皮膚破損,細菌就容易入侵到皮膚下層,若本身免疫力差或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就可能會造成皮下組織的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如果未即時就醫治療,傷口惡化可能會併發敗血症,民眾真的不能輕忽。
門諾醫院急診部主任鄧學儒也呼籲,任何小傷口都不能被忽視,務必當下做好清潔與消毒,以降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一旦傷口出現紅腫、熱、疼痛等症狀,就應該立即就醫。由於蜂窩性組織炎為局部的細菌感染,治療上通常會先以口服抗生素為主,大多數患者服用後皆能緩解病症且逐漸痊癒,若病徵太嚴重,無明顯改善者,就會讓病患住院使用針劑型抗生素,讓發炎狀況慢慢消退。
另外,陳永昌醫師提醒,夏天到來,民眾前往海邊遊玩、消暑時,若不小心踩到珊瑚礁或海膽刺、沙灘上的垃圾等,千萬不能以為只是皮膚輕微刮傷而繼續在海水裡泡著,以免細菌因此趁虛而入,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