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邁入2.0版,今天正式政策發布,以線上記者會進行,「國際教育2.0」實施期程為2020年到2025年,共6年。今年為第一年,主要工作為宣導及基礎架設,預估投入新臺幣1億元。
在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與次長范巽綠的帶領下,「國際教育2.0」正式啟航!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致詞表示,「國際教育2.0」的願景為「接軌國際、鏈結全球」。在此願景之下,「國際教育2.0」提出三個目標,包括「培育全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及「拓展全球交流」,期待透過「國際教育2.0」的努力,未來讓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國際化邁向新的里程碑。
教育部次長范巽綠表示,有鑒於中小學處在國際化及全球化趨勢下,未來學校對具備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能力的專業人才之需求將更為迫切,在去年4月成立「中小學教育國際化專案辦公室」,負責檢討現行「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簡稱「國際教育1.0」),及重新檢視中小學推動國際化之內、外環境,經過多次政策公聽會及專家諮詢研討,最後提出該政策的2.0升級版。今年年初至今,臺灣防疫表現,世界有目共睹,這也是銜接國際教育的好時機。未來在「國際教育2.0」實施後,希望能培養我們的孩子具備「彰顯國家價值」、「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強化國際移動力」、「善盡全球公民責任」四項核心素養。
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邱玉蟾參事針對政策進行詳細說明,「國際教育2.0」共有3個目標、3個策略及13個行動方案。未來推動時將依3個策略分為3個執行路徑:在推動SIEP方面,包含3個行動方案,從融入課程、國際交流及學校國際化3方面精進「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SIEP)。
在打造友善國際化環境方面,包含5個行動方案,將分別從「推動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國際化培力認證。檢討修訂國際化教育法規。建置國際化支持網絡」3個面向進行推動。在建立國際架接機制方面,包含5個行動方案,目的在解決中小學教育一直以來缺少國際連結窗口的問題。
「國際教育2.0」並列有10項質性指標及10項量化指標,將藉此逐年檢視各項執行成果,並向國人提出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