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強調財金素養,根據臺北市教育局的統計,大學指考公民與社會科中跟金融理財教育相關考題有逐年遞增之趨勢,國中會考的數學領域與社會領域也有金融理財教育相關試題,甚至在國小基本學力檢測中,除了國語及英語在閱讀理解的題組中能看見金融理財的概念外,數學科更出現許多有關金錢與消費的計算,以及旅遊規劃等理財相關題型。
為了能讓學生及早建立良好且正確的理財觀念,學習規劃與管理金錢,教育局訂定了臺北市109 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金融理財教育融入教學精進推廣計畫,提升學生的金融理財能力,並且新增修訂了理財教育手冊2.0版以及辦理教師增能研習。
臺北市教育局國教輔導團執行秘書黃國忠說明,理財教育手冊2.0版增修內容重點包括:國小篇修訂「可支配收入-儲蓄=消費」的理財概念,讓學生了解,不僅要量入為出,還要先規劃儲蓄,剩下來的錢才能用於消費。另外也新增「電子票證」及「電子支付」內容,並且融入智慧販賣機情境。國中篇透過悠遊卡的交通優惠及相關文字內容進行探究思考,高中篇則是說明國內常見的行動支付工具及風險,新增悠遊付的使用與介紹股票交易相關知識。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有35所學校試辦理財教育手冊1.0版,獲得許多教師正面的回饋。復興高中陳威良老師將理財教育手冊1.0版使用於108課綱彈性課程中,讓學生透過分組討論進行理財規劃。有的組別選擇以銀行定存方式進行理財規劃,讓同學討論定存可能會有的風險,像是負利率或是銀行倒閉,進而再說明選擇定存的原因。另一組同學則選擇投資天然資源的全球型基金,同學們認為這項投資的風險在於交易成本高,掌控率低,會做這樣決策的理由是因為它在十大人氣基金中名列第二。陳威良老師希望同學在這堂課程結束後,能夠有計畫的訂定踏實、可行的理財目標,對將來不管是要進行國際壯遊還是其他人生規劃都是有幫助的。
理財教育手冊2.0版及研習課程影片已經放在臺北市酷課雲理財教育專區,讓北市的親師生能上線使用,鼓勵本市教師進行金融理財教育融入教學或課程活動,讓學生都能學會金融理財,協助孩子創造更富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