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半世紀前的長光部落美聲 臺師大專輯重現

2020-04-24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聽見1967長光部落專輯封面(臺師大提供)

聽見1967長光部落專輯封面(臺師大提供)

五十年前,臺灣發起民歌採集運動,收錄當時原住民、客家傳統歌謠,這些已經遺失的原聲,2013獲得德國學者捐贈回臺,在臺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師生的努力下,讓屬於臺灣部落的優美聲音,透過出版專輯的方式,得以被世人聽見。

 

這是長光部落阿美族收穫小米的歌,50年前的聲音現在能聽見,是因為1967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校友史惟亮與許常惠在臺灣發起民歌採集運動,當時許多人深入偏遠部落收錄了臺灣珍貴的聲音,而獲得保存,但留在臺灣的原檔因為保存困難及早年的政治因素,早已遺失、毀損,所幸當年德國華歐學社(現今的德國波昂東亞研究院)歐樂思先生因為贊助民歌採集活動,獲得了一份拷貝,2013年因緣際會之下,這些聲音資料又回到臺灣,這批資料共有五十多卷的盤帶,超過四千多首的樂曲,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師生的轉錄、研究與整理後,24日正式發行第一張專輯《聽見1967:長光部落專輯》,收錄13首當年的歌謠,讓半世紀前的聲音,重新被世人聽見。

 

臺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呂鈺秀說,在1967年之前,幾乎沒有人進入長光部落收錄聲音,因此專輯中聽見的,是最早有聲音紀錄的長光部落歌謠,甚至有郭英男、賴碧霞等人的歌聲。

 

呂鈺秀說,現階段最困難的是如何將資料與部落的歷史連結,因為聲音需要被詮釋、述說,但由於當時歌唱者現在多數已不在,團隊找到長光部落這張專輯中,目前唯一還在世的劉武老先生,已經高齡90歲的他,早已不記得當年錄音之事,但一聽到自己的聲音,卻能很快的認出,言語中充滿興奮。

 

臺師大將這些珍貴的聲音收錄為專輯,民眾可索取,也歡迎贊助史料研究經費,為臺灣歷史聲音的保存一起努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