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校園的防疫工作更是不能疏忽。為了確保全校師生的健康,目前各級學校積極執行進入校門要量測體溫、酒精消毒雙手,這些防疫措施也激發了學生的Maker創意,由羅亦恩、羅偉瑄、沈大賦、翁若寧四位中高年級同學所組成的臺北市公館國小AI機器人校隊,在臺灣科技大學宋德震教授的指導下,將STEAM課程中所學到的機構、電路與程式,應用於製作防疫機器人。
四年級的羅偉瑄同學說明,這次團隊所做的是一個可以消毒雙手與量測體溫的瓦力機器人。用積木所製作的瓦力機器人,在機器人的背部安裝酒精瓶,當機器人上的超音波偵測到伸出的雙手時,控制器將會命令空氣幫浦開始運作,啟動電磁閥的開關,高壓氣體會打入酒精瓶內,在壓力作用下,酒精被擠壓後經由氣壓管流到手掌心,完成殺菌動作。
公館國小AI機器人校隊還利用熱敏電阻測量體溫。五年級的沈大賦同學說明,團隊設計出一個能把電阻值轉換成人體體溫的公式,並寫成人機介面程式。只要使用拇指與食指碰觸電阻約15秒後,體溫將會顯示在電腦螢幕上。
在這次的團隊合作中,四年級的羅亦恩同學有著非常多的收穫與樂趣。羅同學說,防疫機器人在熱敏電阻量體溫的準確度測試中,花了很多時間修改程式,甚至還曾量到41度,所以要不斷修正數值。
六年級的翁若寧同學表示,由於目前疫情很嚴重,花了一週所製作的防疫機器人,使用了熱敏電和超音波感測器所完成的防疫機器人,就是希望能將STEAM社團所學的內容,應用在生活上。
臺北市公館國小在許進富校長的支持下,致力推動STEAM課程,並成立AI機器人校隊。關於這次學生齊心合作所完成的防疫機器人,指導老師宋德震表示,首先要先引導學生瞭解應用素材的相關原理,包括熱敏電阻的數據該如何轉換為人體的體溫值,酒精如何透過超音波感應後流到手上,要先說明這些結合數學、物理、力學與邏輯思考等知識原理後,再動手製作。
將科技教育運用到生活,透過防疫機器人的製作,學生們展現了創意思考及跨域學習,雖然這只是一個發想實驗的作品,但在學生們不斷測試調整、討論互動、解決問題等的過程中,也將激發他們持續研究與創作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