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消失的身分證「Y」、「打貓」「打狗」舊地名 國臺圖特展揭密

2020-03-13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國臺圖「臺灣好地方-館藏舊籍地方制度暨方志類書展」

國臺圖「臺灣好地方-館藏舊籍地方制度暨方志類書展」

我們知道「高雄」舊名是「打狗」,那「打貓」、「錫口」又是哪些地方的舊名呢?國立臺灣圖書館正在舉辦的「臺灣好地方-館藏舊籍地方制度暨方志類書展」,特別展出許多珍貴的方志與舊籍,介紹臺灣1百年來地方制度的變革與地名演變,歡迎民眾參觀。

  

「臺灣好地方-館藏舊籍地方制度暨方志類書展」策展人、國臺圖編輯蔡蕙頻指出,1920年,臺灣在日治時期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臺灣地方制度改正」,將清治時期的「府」、「廳」、「縣」等進行改變,實施「州廳制」與「市街庄制」,並配合大規模的地名改正,原則就是將地名雅化及日本化,例如「水返腳」改名為「汐止」,「錫口」改名為「松山」,「打狗」改名為「高雄」,「阿罩霧」改名為「霧峰」、「打貓」改為「民雄」等等,許多地名沿用至今,不僅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也都充滿濃濃的日本味。

 

不只如此,這次展覽更展出珍貴的地方制度改正舊籍資料與方志,包括清治時期,唯一一部《淡水廳志》。1723年設置的「淡水廳」,指的是大甲溪以北至雞籠一帶,直到1875年設置臺北府,並設新竹縣、淡水縣及基隆廳後,淡水廳才廢置。淡水廳雖然存在很長的時間,卻無志書,直到1871年才出版有《淡水廳志》,不僅數量稀少,也是唯一一部《淡水廳志》,就本次的展覽展出;另外,日治時期公學校為了鄉土教學的需要,也編撰鄉土志,如同我們現在學校的校本教材或鄉土教材,都在本次的展覽中可見。

 

另外,身分證編碼已經不再使用「Y」,其實與蔣介石總統時代,在陽明山上專屬於蔣介石的神秘陽明山管理局有關,而隨著管理局的廢除,身分證上「Y」也走入歷史。

 

「臺灣好地方-館藏舊籍地方制度暨方志類書展」自即日起到8月30日(星期日),歡迎民眾、學校前來觀賞,若有需要導覽者,事前洽國臺圖館員,即可安排導覽,聯絡人及電話為企劃推廣組蔡小姐,(02)2926-6888#5413。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