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整合型大腸癌治療中醫輔助更完整

2020-02-13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柯道維主任、病患及中醫內科葛正航醫師合影

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柯道維主任、病患及中醫內科葛正航醫師合影

56歲陳先生,因大便習慣改變,腹痛及食慾不振,至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求診,經檢查後發現為大腸癌。由於腫瘤影響範圍較大,先安排前導性化療;接受化療時患者身體虛弱,食慾不振,於是柯道維主任在病患住院化療時,會診中醫內科葛正航醫師,搭配中醫治療,患者的食慾及精神獲得改善,順利完成化療。

 

臺灣每年新增加大約1萬5000名大腸直腸癌患者,有5800人左右死於大腸癌,這是個不容忽視的疾病。現今大腸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等,而不同的治療方式會出現不一樣的副作用。衛福部推出『健保癌症西醫住院中醫輔助醫療計畫』及『健保癌症中醫門診照護計畫』,希望透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減輕惡性腫瘤患者治療時常出現的不適症狀,順利完成整個療程。

37歲蔡小姐,因血便就醫,經診斷為第3期大腸癌,開刀切除腫瘤後加作輔助性化療。原本預計12次的療程,然而經3次化療後就因嘔吐太嚴重想放棄,轉至葛正航醫師門診配合中醫治療後,嘔吐感大為減輕,最終完成療程。

葛正航醫師說,以許多癌症病友相當畏懼的化學治療為例,化療藥物在中醫屬於熱、毒的範疇,因為常造成患者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口乾舌燥等症狀,加上患者偏虛弱,所以虛實夾雜,本虛標實是常見的體質。在中醫方面就有許多的藥物可以應用在這些方面,像是最常見的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瀉等症狀,臨床上可用香砂六君子湯、柴胡疏肝湯來增加食欲,消脹氣,止嘔吐。疲倦頭暈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來補氣養氣,增加血液循環。 白血球低下時可以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劑來補腎助陽,提升免疫力。手腳麻木,感覺異常的時候除了使用藥物之外,搭配針灸治療也是不錯的選擇。

柯道維主任指出,大腸癌是一項『難症』而不是『絕症』,抗癌的過程就像是一場艱辛的拔河比賽,我們希望癌友的幫手越多越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