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舉辦 抗2019nCoV疫情說明會

2020-02-10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舉辦 抗2019nCoV疫情說明會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舉辦 抗2019nCoV疫情說明會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10)舉辦「抗2019nCoV疫情說明會」,會中臺大公衛學院針對如何加強防疫措施對社會大眾提出建言,包括釐清發燒度數的標準、宣導正確的洗手方法以及戴口罩的相關措施等等,用正確的觀念,避免疫情持續擴及臺灣,影響民眾的生活。臺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也稱讚臺灣的防疫措施在政府與民眾的努力之下成效不錯,但對於病毒並不是十分的了解,還需仰賴各界持續努力對抗疫情。

 

公共衛生的目的在於保障全民健康福祉,臺大公共衛生學系主任鄭雅文表示,面對這次武漢肺炎的疫情,首先需要跨領域的專業知識,因公衛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面向,更需要對國際衛生治理機制有所了解,因此跨領域知識與團隊合作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另外加上政府的治理能力,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在於政府的作為是否能反映民意的需求,必須以公共利益為最大原則。過去幾個月以來,衛福部的官員與防疫專家頻召開記者會,並及時發布疫情發展,對於防疫工作與安定民心扮演重要角色;最後則是身為民眾應該要善盡防疫工作的公民責任,遵守相關防疫規範,並在自身能力許可之下關心並監督政策。

 

針對個人健康行為,像是釐清發燒度數的標準、正確洗手方法、是否戴口罩,臺大醫學院教授蘇大成醫師提出建議,過去學者認為正常體溫為37度,但中國當局是以體溫37.4度為武漢肺炎隔離標準,國內是否引進此標準可提供相關單位進行參考。蘇醫師也提醒,當自身感覺有症狀、感冒或是待在人潮聚集且密閉空間時,都應該配戴口罩,但若是在空氣流通的地區,不需要配戴口罩。最後蘇醫師強調,用肥皂勤洗手才是最重要的,除了要洗超過20秒之外也要搭配洗、揉、搓,尤其碰到公共設備更應該要落實洗手的動作,減少風險。

 

另外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志傑也呼籲民眾,不要跟醫護人員搶口罩,請把高階口罩保留給第一線醫護人員使用,民眾配戴一般平面口罩即可,但也強調,平面口罩是用來保護醫療院所環境與病人,避免不必要的感染,並不是設計保護一般使用者,因平面口罩無法與臉部完全貼合,容易有洩漏處,所以無法提供足夠的個人保護,更不用提配戴兩層口罩的錯誤示範。

相關新聞